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寶武馬鋼集團,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察看重點產品展示,并同勞動模范、工人代表親切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強新材料、新技術研發,開發生產更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兩年來,馬鋼集團堅持“綠色發展,智慧制造”理念,聚焦解決我國基礎原材料領域“卡脖子”難題,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聚焦“三新”開拓進取
近日,記者來到馬鋼集團特鋼公司,看到整個廠區干凈整潔,身穿藍色工裝的職工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
在馬鋼集團特鋼公司優質合金棒材生產車間,焊接機、貼標機等智能化設備正在高效工作,一根根棒材產品被自動打捆整理、堆放整齊。“這些智能化設備都是近兩年新引進的,如今企業生產線自動化水平得到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參數的穩定性也提高了。”公司員工宛佳旺說。
“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定位中高端市場,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提升產能、質量控制水平和生產線智能化水平。”特鋼公司棒材生產分廠廠長丁敬說,企業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技術引領,打造極致生產線、極致效率、極致產品,強化“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即“三新”攻關,破解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
近兩年來,馬鋼股份特鋼公司在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能源核心裝備、汽車關鍵零部件、高端制造用特殊鋼方面,成功開發出300多個新鋼種,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用鋼實現全覆蓋,優質合金鋼棒材生產線實現產銷盈突破。該公司自主研發出500兆帕級低溫鋼筋,讓我國液化天然氣(LNG)儲罐用上了國產鋼材;終端產品“復興號”動車組D2高速車輪已通過60萬公里裝車考核,最長安全運用里程超過274萬公里。
“這是我們生產的超高靜扭強度齒輪鋼,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宛佳旺自豪地介紹起一款高端特鋼產品。去年通過競聘,他成為優棒精整作業區作業長,“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技能,攻克更多難題,為鋼鐵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打造優特鋼精品基地
馬鞍山西北部的核桃山腳下,是當年馬鋼集團煉出第一爐鐵水的地方。如今,曾經的煉鐵廠和高爐均已搬遷,取而代之的是馬鋼新特鋼工程項目施工地。在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一根根“插”在地上的鋼鐵立柱聳入空中。
“我們已經完成了樁基施工,進入土建、設備基礎和鋼結構安裝階段,要趕在雨季來臨前將廠房封頂。”項目連鑄區現場施工負責人羅曉廣說,已調動近千名施工人員,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馬鋼新特鋼工程項目于去年11月開工建設,是馬鋼集團“十四五”規劃中的基建技改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92.69億元,總體用地面積約為68.5萬平方米,工程主要包括煉鋼、連鑄、軋鋼、公輔四大部分。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鋼320萬噸、鋼坯315萬噸,其產能是馬鋼集團特鋼公司現有產線產能的兩倍。
“我們現有的特鋼棒材生產線,從產品規格來看,有‘大’‘小’兩種,沒有‘中’規格產品,而‘中’規格的棒材產品是汽車零部件及高端制造領域大量需要的。新特鋼項目建成后,軋鋼部分將新建一條合金鋼中規格棒材生產線,這樣棒材產品的規格就齊全了,而且產能和質量也會大大提高。”馬鋼股份特鋼公司副經理龔志翔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將提升馬鋼在軌道交通零部件用鋼、能源用鋼優勢產品領域的生產規模,拓展中高端產品市場。
記者了解到,馬鋼新特鋼項目將圍繞“綠色、智慧、精品”理念,加速建設世界一流優特鋼精品基地。項目前期已結合信息化實施方案,進行了智能裝備、集中控制、遠程運維等智能化配套設計,進一步提升“智造”水平。“將來的新特鋼生產線和特鋼公司現有生產線都會接入智慧控制中心,實現線上操控。”龔志翔說。
“最強大腦”驅動產業升級
“以前這里是老舊廠區,環境亂糟糟不成樣子,經過改造后,成為了城市一景。”看到原馬鋼修建公司大院變得花木叢生、綠意盎然,市民陳先生不住地感嘆。這處花園式工廠如今在馬鞍山市已廣為人知,不僅是因為其優美的環境和富有藝術氣質的外觀設計,還因為這里是被譽為馬鋼“最強大腦”的“馬鋼智園”。
在馬鋼智園運營管控中心明亮清新的大廳內,一串串數字在藍色大屏幕上不停地閃爍跳動。
“運營管控中心類似一個大的‘指揮中心’,可以對制造部、設備部、能環部、運輸部、安保部等核心部門進行統一調度、協調聯絡、信息傳遞、下達指令等,這樣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能耗,并保證生產順利完成。”馬鋼集團制造管理部生產管制中心主任工程師樂嘉平告訴記者。
馬鋼智園于2020年底投入使用。園區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道路及綠化等景觀面積4.6萬平方米,是集辦公、中遠程指揮操控、服務配套為一體的綜合園區。除運營管控中心,還包括煉鐵智控中心、生產服務中心等功能區。
“配合‘智園’建設,我們還搭建了‘數據倉庫’,集合各個板塊、生產線的所有數據,運營管控中心對‘數據倉庫’中的所有數據可以調取、分析,數據顯示異常時需要對各環節進行診斷,并協調各部門合力解決。”樂嘉平說。
依托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馬鋼智園形成了“數據吹哨,部門聯動”的“智慧管控”機制。
“比如,特鋼公司生產線的數據也能在中心看到,并且中心可以對其設備狀態、生產現場等進行遠程監控,發現設備有問題,就聯系設備部;發現能源有問題,就聯系能環部,實現跨專業合作,保障生產計劃順利完成。”樂嘉平進一步解釋道。
馬鋼智園是鋼鐵企業“綠”“智”賦能轉型的“示范地”。目前,馬鋼智園的“智慧制造”經驗正在馬鋼集團乃至馬鞍山市推廣。(記者 賈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