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發送的安康碼跨市賦碼請求合肥市已處理,請登錄安康碼管理平臺進行查看。”
“您好,您收到一條來自阜陽市的安康碼跨市賦碼請求,請及時登錄安康碼管理平臺進行處理。”
……
丁力在核對大數據信息
5月4日一大早,“中國好人”丁力就來到位于雨山區數據資源管理局的辦公室,繼續當日的賦碼、轉碼工作。他的手機總是響個不停,不斷有這樣的信息發送進來。之所以說是“繼續”,因為他的工作總是24小時在線值守。
作為疫情防控數據組的一名骨干,丁力的每一天,都是在數據海洋里和時間賽跑。“大數據看不見摸不著,但對于掌握人員流動的‘交叉軌跡’,打好防疫主動戰十分重要。”丁力每日的工作就是根據大數據信息,對有可能存在疫情防控風險的市民進行賦碼;為符合轉碼條件的市民進行“紅”轉“黃”,或者“黃”轉“綠”。
丁力參加志愿服務工作
“市民的轉碼申請隨時可能來,我們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并反饋,確保數據日日清零,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他告訴記者,自3月13日新一輪疫情發生以來,數據組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要對每天接收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上報。每天連續十幾個小時對著電腦、手機,他的雙眼已經布滿紅血絲。“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完成幾百人的轉碼工作。”賦碼規則、管控措施、轉碼流程,丁力早已了然于心、倒背如流。在他看來,這項工作必須細致再細致,才能確保疫情防控精準有效。
皖事通App掃一掃,就能自動顯示健康碼和行程碼信息,方能亮碼通行。疫情之下,綠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得有次接到一位女士申述,她所購買的高鐵車票同車廂內有一位陽性確診人員,然而她因為個人原因,并未乘坐該趟列車出行,也未退票,但安康碼卻‘紅’了,導致正在外地出差的她無法進入賓館。”丁力回憶說,接到電話時已是凌晨,自己第一時間根據大數據,對該申請人的行程進行確認,并將問題進行了妥善處理。
丁力參加志愿服務工作
采訪中,記者發現,他早已養成了習慣,時不時就刷新下系統中的最新申請,確保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回復。這個“五一”假期,丁力一直未休息。他告訴記者,“五一”期間,返鄉人員增多,更要牢牢抓住大數據不放松,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些。(記者 任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