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有一群人仍在堅守,或投身抗疫最前方、或服務街坊鄰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處是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是可愛的志愿者。雖然工作崗位不同、年齡不一,但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汗水、勇氣與擔當,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孫師傅,我剛去你店里你不在,我家洗衣機壞了,準備在你這拿個新的,你幫我裝一下可好?”“好,我這就帶你去倉庫拿。”
這是一段發生在山南社區大治村卡口的對話,居民口中的“孫師傅”正是卡口的志愿者、“馬鞍山好人”孫維銀。“五一”期間,他天天一大早便到卡口報道,手機24小時開機,社區有什么困難,只需一個電話,他便帶著隨身工具前來解決,把他比作卡口的一盞“長明燈”一點兒不為過。
孫維銀經營著電器生意,店鋪就緊挨著大治村卡口,平時居民拿著小家電找他修,他也不收費。自3月13日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孫維銀便主動報名參加了志愿者隊伍,核酸檢測采樣維持秩序、卡口掃碼測溫,哪兒缺人他就去哪。
小區剛封閉式管理那會兒,卡口沒有照明,這到晚上哪行?孫維銀立即聯系了周邊他認識的家電店的老板和自己的徒弟,冒著大雨連夜為雨山街道22個卡點安裝了照明燈,為卡口疫情防控迅速開展打下基礎。“孫師傅在這一片維修家電三十多年,跟這里的居民打成了一片,有他在,我們的防疫工作也好開展一些。”山南社區的工作人員季紅說。
“五一”小長假期間進出卡口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卡口“外防輸入”的壓力倍增。“在我看來,放假不‘放松’,這個假期很關鍵,把好這個關口,是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更是為了保護這里面住著的像我一樣的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孫維銀說。
記者 任德玲 張令琪
通訊員 周青 于曉云
[編輯:
吳曲波 審核:戎小平 監制:王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