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萬物榮生。
放眼一江兩岸,一家家企業開足馬力、拉滿產能;一處處工地機聲轟鳴、熱火朝天。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市正以強有力的“雙統籌”,全力以赴利企援企穩企安企,加快推動制造業倍增高質量發展。
產業是經濟的命脈,產業興盛,則城市恒強。
全市上下堅持把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作為主攻方向,以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為主抓手,加快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奮力闖出資源型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打造產業強的“白菜心”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奮楫勇進萬山過,“智造名城”萬象新。
賦智提質促轉型
提起馬鞍山工業,“鋼花四濺”場景曾深入人心。
如今,走進中國寶武馬鋼集團,從礦區中穿梭的5G無人駕駛礦車,到產線上“大顯神通”的機器人,再到被譽為“最強大腦”的馬鋼智園,以“智造”引領提升發展質效的深刻變革,正讓寶武馬鋼加速從“經驗生產”邁向“智慧生產”,煥發出全新活力。
伴隨新一輪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鏈現代化升級,成為制造業迭代升級的不二選擇。
從積極推廣寶武馬鋼“智變”經驗,到聚力構建一流的智造生態體系,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智改數轉”撬動存量轉型,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同時,持續激發“工業互聯網+”賦能效應,全市鋼鐵、食品、造紙等產業累計投入70多億元實施工業互聯網場景應用,馬鋼智慧料廠、云軌信息公司“軌道交通客流大數據分析”等一批項目入選工信部各類試點示范。
截至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成熟度已達規范級,共建成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76個,總數居全省前列。
“工廠少見人,生產更智能。”在疫情防控期間,一批“智能車間”不停工、一眾“工業機器人”不停息,抗風險能力凸顯。
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我市還用好“畝均論英雄”改革關鍵一招。
我市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建立起“畝均效益”綜合評價體系,企業按“質”排名,實行差別化資源配置,以“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精準發力扶優汰劣。2021年底,這項改革創新舉措已在全省進行推廣。
得益于高質量發展“新戰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實施評價前的12.59萬元提升為14.75萬元,增長17%。2020年以來,累計倒逼339戶低效企業轉型或退出,盤活騰退低效企業用地9000多畝,促進制造業加快擺脫“虛胖”、走向“強壯”。
集群發展提能級
忙生產、趕訂單……走進安徽奧克斯智能電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落戶當涂經開區以來,這家企業緊盯市場變化,不斷擴寬產品門類,采取線上與線下同步營銷方式,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
近年來,當涂縣依托奧克斯、粵美科技等龍頭企業,加快打造智能家電產業集群,集群已經集聚產業鏈企業超百家,2021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目標。我市一方面以增強競爭力、發展力為方向,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方面以加快集群化、規模化為方向,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
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5G通信通訊……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新”板塊的熱力加盟,重塑了城市產業“基本面”,注入了強勁澎湃新動能,驅動馬鞍山在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大步流星”。
循著“立足鋼、延伸鋼,不唯鋼、超越鋼”思路,當前,我市正加快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經濟能級量級。
和縣精細化工材料、雨山區功能性材料、馬鞍山經開區綠色食品、慈湖高新區節能環保和通信通訊……近年來,隨著一大批產業集群建設強勁起勢,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匯聚起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截至2021年底,我市“1+3+N”產業集群共實現產值超3000億元。
項目為王強支撐
疫情擋不住發展激情。
總投資56億元的博望區順博合金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55億元的和縣信義集團玻璃產業鏈及智能產業園項目……4月7日,總投資397.8億元的5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制造業項目占比超七成,將為我市奮力推動制造業三年倍增進一步強基、筑勢、賦能。
項目是產業的載體,大抓項目就是大抓產業、大抓發展。
我市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一以貫之抓項目、一著不讓抓招引,全力以赴興產業、強實體、增動能,以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力促發展“一馬當先”。
疫情期間,一場跨越皖蘇兩地的簽約儀式順利舉行。通過“云簽約”,慈湖高新區成功引入常州雙聯5G電子功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新材料項目,為園區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注入活力。
從線上到線下,從長三角到珠三角、京津冀……我市精準聚焦“一高三強”項目,舉全市之力大招商,聚全民之智招大商,“雙招雙引”力度之大、成效之顯前所未有,“百億級”大項目接連落地。
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開展“七未”項目攻堅,“五個一批”舉措精準破解難點堵點……我市緊盯項目建設,不斷創新“打法”,全速推進項目落地落實、快投快建、達產達效。
放眼一江兩岸,一批“效果圖”變成“施工圖”、“施工圖”變成“竣工圖”,為打造產業強的“白菜心”匯聚起“硬核”力量。
今年一季度,我市省重點項目合計開工數127個,居全省第2位;合計竣工數63個,居全省第1位;續建和計劃開工項目投產率居全省第1位,竣工率、投資完成率居全省第2位。
記者 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