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寧安高鐵上一列列往來疾馳的列車,為無數穿梭于寧馬兩地的人們,拉開了新一天“同城生活”的序幕;夜幕降臨,機器轟鳴的寧馬城際鐵路施工現場,牽動著無數人的向往,往返長三角將更加便利......
從五年前開通的“早七點”到如今加快建設的“一號工程”,時間在變,不變的是馬鞍山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一段車輪競速的征程,承載的是馬鞍山積淀數十年的東向情懷,折射的是這座城市逐夢奔跑、只爭朝夕的干勁與熱情。
一張車票開啟的“同城夢”
2017年4月10日早上7時10分,D5646次列車緩緩啟動駛離馬鞍山東站,18分鐘后到達終點站南京南站。首發寧馬,兩城連接的“早七點”動車,迎著朝陽疾馳,振奮人心的消息不僅刷爆了馬鞍山人的朋友圈,也開啟了寧馬同城生活的序幕。市民小姚便是其中一員。
小姚在馬鞍山一家單位上班,丈夫和孩子都在南京,自從孩子上幼兒園,她就開始了每天往返寧馬兩地的生活。
早上6點多鐘起床,坐地鐵到南京南站,再轉乘動車,18分鐘便到了馬鞍山,換共享單車去單位。“整個路上用時一個小時,比在南京上班可能還要方便些。”小姚說,幾年下來,她已經習慣了這種“鐘擺式”生活,不耽誤工作,每天還能陪伴孩子,她覺得很不錯。
地處安徽東大門,坐擁合肥、南京兩個都市圈,近年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為主攻方向,堅持全市域、全領域與滬蘇浙同頻共振。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便捷的交通條件是前提。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好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城鄉規劃專業協調委員會的規劃對接渠道,就空間規劃、交通、產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開展研究合作,實現區域規劃“一張圖”。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深化完善了《馬鞍山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通過對接馬濮旅游大道與南京340省道、鳳凰湖大道與南京寧陸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構建寧馬區域連通快速路骨架網。同時,規劃“一橫四縱”為主骨架的鐵路網絡,加強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以及滬、杭、合等中心城市的對接,強化與南京江北新區以及蘇中、蘇北地區聯系,讓互聯互通聯得更緊、通得更快。
三大工程加快的“融腳步”
15輛混凝土車排成長隊,天泵長長的輸送管向上伸展,一汩汩混凝土從管口噴出,澆筑到鋼筋“叢林”中......這是4月14日寧馬城際鐵路姑溪河特大橋段超大體積承臺澆筑場景。
作為寧馬同城化的戰略性先導工程、標志性民生工程、全局性“一號工程”,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項目備受關注。該項目起自皖蘇省界,終至當涂南站,線路全長27.726公里。項目建成后,馬鞍山、南京兩市中心城區之間的綜合旅行時間將縮短至40分鐘左右。安徽省也將增加一條融入長三角的“黃金通道”,有助于加快南京中心城區與馬鞍山主城區通勤,推進寧馬同城化發展,促進皖蘇兩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在姑溪河特大橋承臺正在澆筑的同時,另一條以“寧馬”兩字冠名的交通項目也在緊鑼密鼓施工中。
4月上旬,在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東環特大橋建設現場,大型機器正在作業,幾十名戴著口罩的建筑工人分散在鋼梁拼裝場地、橋面上,正在進行鋼梁架設、橋面鋪設施工。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當前建設進度正穩步推進,趕上晴好天氣,則開足馬力,加快建設進度。”項目經理許勇介紹,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01標計劃總投資10.4億元。目前建設進度已完成3億元投資。東環特大橋作為本項目的關鍵節點顯得尤為重要,預計年底完成大橋建設。
4月17日凌晨4時45分,經過19個小時的日夜奮戰,由中鐵四局四公司承建的巢馬城際鐵路全線首聯支架現澆梁澆筑完成,這也意味著巢馬城際鐵路全線首個支架現澆梁施工完成。
巢馬城際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滬漢蓉快速通道合肥至上海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線路建成通車后,對進一步完善區域高速鐵路網布局,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鐵軌到高速路網,“融長”風馳電掣,馬鞍山人數十年不懈努力的東向發展夢想照進現實。
跨省公交拉近的“鄰里情”
“早上5點多,就有三四十位乘客來這里排隊。”回想起2021年11月1日,馬鞍山至南京首班跨省公交開通當天的情形,馬鞍山長運客運公司客運分公司三車隊副隊長邰俊印象深刻。
當天上午8點舉行發車儀式,但得到消息的市民早早就來了,這讓客運公司不得不臨時改變發車計劃。“我們原計劃在8點發首班車,為了不讓市民久等,一滿座就發車了。”對此,邰俊記憶猶新。
跨省公交如此受寵,其實也在情理之中。馬鞍山和南京毗鄰而居,民間往來十分頻繁。公交一開,兩城變一城,百姓走動更方便,日均乘客流量逐漸穩定在300人次左右。
“兒子在南京工作,老伴在那邊幫他帶小孩,我有時間就去看看他們。”70歲的鄭先生是寧馬跨省公交的常客。“下了公交就能轉地鐵,30分鐘到南京南站,45分鐘到新街口,去哪都方便。”在鄭先生看來,公交車是對老年人出行最友好的交通工具,特別是跨省線路,乘坐公交能省去不少麻煩。
跨省公交不僅方便了寧馬城區百姓間的往來,也加快了縣區間的跨省流動。
在和縣,寧和公交換乘中心投入使用,實現了和縣、南京“跨省串門”;全面對接南京浦口的“1+1+5”交通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在寧馬新型功能區,開通跨省公交線路,百仙路、金家路等3條斷頭路全部打通;江寧區和博望區交界處,5處存在了20多年的“限寬限高門”被拆除;江寧861公交延伸到博望區丹陽鎮,馬鞍山和南京的空間距離進一步拉近。
放眼未來,馬鞍山與長三角的距離將更近。
2022年,馬鞍山《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22年,馬鞍山以建設“軌道上的馬鞍山”為重點,加快推進寧馬城際、巢馬高鐵等引領性項目建設,推動揚馬城際開工,加速寧和城際二期前期工作。完善內聯外通公路網,加快建設寧馬高速“四改八”、寧和高速、S205圍烏路等一批重大省際互聯互通項目,積極協調南京加快蘇S338、G346等“斷頭路”建設。深化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合作,加快實施長江馬鞍山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謀劃推進和縣等通用機場建設......
一張水陸空立體交通網,正在馬鞍山與長三角城市之間迅速織就。
文/記者 王永霞 圖/記者 儲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