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花山區濮塘鎮黃里村端家自然村茶農熊光蘭頂著日頭,背著整整一大簍子新采的茶鮮葉,騎著電瓶車趕到鎮政府隔壁小院。這里,就是村委會幫大伙兒統一收購茶葉的地方,茶農們正三三兩兩地進出。
摘下頭盔,熊光蘭捂得一頭汗,前面排隊的茶農還友善提醒,“天真熱,帽子能摘,口罩要戴好。”她一瞅,大伙兒都帶著口罩,間隔排隊,防疫措施執行得都很到位。
很快輪到她了。揭開竹簍蓋,清香、碧綠的鮮茶攤在電子秤上稱重。“今天價格怎樣?”“40元一斤。”熊光蘭粗摸估算了下,往年這個時節,也是這個價。兩邊熟稔地交流、記賬、收茶,收茶人員也是鄉親,清點好鈔票笑著遞過來,“283元,有零有整,大姐收好了。”
手里捏著一沓子鈔票,熊光蘭心里踏實了。
濮塘是我市優良茶樹生長地帶,全鎮有2600多畝茶山,所產茶葉芽頭肥壯,葉片厚實,富有花香,質量上乘,是九龍、雨花等名茶的原葉材料。數十年來,每到采茶季節,毗鄰的江蘇茶販便前來上門收購。然而,受本輪疫情影響,目前部分交通受到管控,春茶豐收了,以往門庭若市的濮塘鎮卻異常安靜,這可真讓茶農們心焦。熊光蘭說,村民組一共100多畝茶山,自家有六七畝,卻等不到收購的電話,她急得上火,“一年到頭就頭幾批新茶賣得上價。要是不能及時采賣,嫩芽長成樹葉,用句俗話說就是金子化了水。”
“茶春”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最金貴的明前茶、雨前茶更是只有10-15天采摘期。如何破解地產茶葉銷售難題?上個“茶春”后,黃里村委會和北京五峰新能源公司合作開辦的安徽省濮塘凰禮堡實業有限公司劍湖路分公司,以“公司+農戶”方式經營,專門收購、加工濮塘的茶葉,今年,濮塘鎮政府繼續無償為村集體經濟提供一片場地和兩棟小平房,公司置辦了鮮葉分級機、殺青機、揉捻機、理條機等制茶機器,自3月底開始,就啟動了幫茶農收購、加工、銷售茶葉的幫扶。
這一好消息在千畝茶山上傳開來。鎮政府隔壁小院日均收茶100斤以上,最高峰時每天兩三百斤。濮塘村茶農金大嫂重拾信心,每天凌晨5點半就上山,清明節開始將自家和母親家幾畝茶山最鮮的嫩芽采摘下來,下午就送來,“我們茶農辛苦一年,汗珠子摔八瓣,就為這幾筐寶貝。感謝鎮上、村里,幫我們渡過了難關。”金大嫂的臉曬得紅彤彤的,映滿喜悅。
嫩芽新鮮嬌貴,不是采摘下來就完事了。在茶葉收購加工院內,制茶的老師傅現場加工,通過攤涼、殺青、揉青、理條、炒制、提香等工藝,制成成品送入冷庫,以“凰禮堡茶”的統一品牌向外銷售,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增收。
“疫情當下,采茶、收茶、做茶、售茶一樣沒耽誤,幫扶實打實。下一步,我們還要與企業加強合作,把濮塘茶葉品牌打得更響、銷路打得更廣,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小康。”黃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負責人陶文泉說。
文圖/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