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經濟發展正當時。轟鳴的機器聲,忙碌的流水線,滿載的大貨車……迎著滾滾春潮,慈湖高新區一曲高質量發展的奮進之歌正在奏響。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出和財富。慈湖高新區緊盯“七未”項目,打響“七未”攻堅戰,上下聯動、左右協同,以破難力度、服務溫度換取項目推進加速度,全力推動制造業三年倍增。2021年,慈湖高新區51個“七未”項目已清單銷號,清單銷號率達100%。
精準服務 促企業投產上規
身著印有公司LOGO的深藍色工作服,在位于慈湖高新區的安徽道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副總洪燦奔波在實驗室、廠房和倉庫之間,協調各項生產事宜。
作為一家專門生產PVC鈣鋅復合穩定劑的企業,道潤新材料來自江蘇。2019年在慈湖高新區拿地,自2021年6月投產以來,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我們去年產值突破了4000萬元,最近成功獲批規上企業。”洪燦高興地告訴記者,得益于慈湖高新區優越的交通區位和熱情周到的服務,企業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投產達效,并順利晉升規上企業。
推動企業“上規升級”,助力工業“高質”發展。道潤新材料快速投產上規,是慈湖高新區響應市委、市政府動員令,全力推進項目攻堅、力促制造業三年倍增的真實寫照。

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園區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擁有“競爭力”,必須具備“吸引力”,而精準優質的服務就是吸引力,更是生產力。
圍繞“3+1”主導產業,慈湖高新區傾情傾智傾力提供全要素服務保障,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多部門發力,共同做好服務項目的“店小二”,確保客商進得來、留得住、安下心。
為確保項目順利、快速推進,慈湖高新區成立了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產業的工作專班,并實施項目謀劃、招大引強、項目建設、項目服務、要素保障五大攻堅,緊盯項目建設“七未”關鍵環節,完善領導包保重點項目機制,實行分級調度,在征遷拆遷、土地報批、招投標、水電氣路等方面持續發力,破解招商引資項目在落地建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向“七未”“開戰”,為工業經濟發展聚集新力量、釋放新動能。
地等項目 促項目落地達產
在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長度達200米的生產車間整潔寬敞,處處是機器人高效運作的“身影”。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只需輕輕點擊開關,便可實現自主“勞動”,現代化工業之美盡展眼前。

作為我市“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和首個竣工“標準地”出讓項目,中電泰日升致力于5G通訊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該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再到竣工,分別僅用了3個月和9個月左右的時間,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主體竣工”的“泰日升”速度,樹立了項目落地建設速度新標桿,為深化“標準地”改革、創優“四最”營商環境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慈湖高新區為我們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把我們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非常讓人感動。”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長興感慨地說,2021年,企業實現產值2億元。今年,企業再次追加投資了3000萬元配套新能源汽車業務,預計2022年可以實現5個億產值。
為贏得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慈湖高新區還持續推進園區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退出,切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2021年12月8日,隨著幾聲爆炸聲響起,原市橡膠廠地塊上,馬鞍山東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棟高近30米的樓房、一個高45米的煙囪被爆破拆除,這也是慈湖高新區開展閑置用地、低效用地專項清理處置工作后首家被爆破拆除的企業,展現了高新區開展閑置、低效用地清理的決心和信心。
緊盯要素保障,慈湖高新區把工作做在前頭,激發更多“低效存量”轉為“發展增量”,實現了從“項目等地”到“地等項目”的轉變,“七未”發生率大大降低。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
第八采訪組
記者 黃瑩 劉志文 張琦 胡越
通訊員 王瑜 邱雪 束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