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靠什么?資金、技術、人才……成立于2020年的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馬鞍山創新服務驛站,圍繞產業找資源、深入企業挖需求、聚焦目標尋對接、牽線搭橋促交流、跟蹤服務助合作,企業缺啥就想方設法提供啥,讓科技零距離服務企業,借智借力為企業“強筋壯骨”。
科技助企
“小驛站”解決“大難題”
“不管別人信不信,我是信了?!苯鸩说厥称饭煞萦邢薰炯夹g負責人袁榮躍說,2021年初次接觸滬馬創新驛站時,從未想過“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近年來,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臭豆干鹵汁微生物發酵技術及產業化”困擾,對鹵汁中的微生物種類以及作用無法做到定量定性的分析,生產工藝比較傳統,無法實現標準化和規?;?。
2021年8月,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通過走訪獲知企業存在的發展難題,通過滬馬創新驛站進行篩選和匹配,聯系到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臣副教授,積極促成雙方進行聯系和對接。2022年2月24日,陳臣教授一行赴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雙方制定合作目標,并對臭干鹵汁微生物進行分析,確定后續生產標準化流程,實現產品的食品安全和口味的穩定。
據介紹,為深度融入長三角,我市于2020年11月建立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馬鞍山創新服務驛站。成立以來,該驛站在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共用服務平臺上開辟馬鞍山專窗,發布導入長三角地區6419臺(套)大型儀器資源、806名專家信息、528家服務機構信息;收集企業研發、檢驗檢測需求41條,開展線上線下服務百余次;幫助山鷹、馬鋼設備檢修、金菜地、恒泰重工等20余家企業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務機構進行對接,建立聯系,并積極促成校企合作。
政策助企
“小驛站”展現“大作為”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不僅真實地發生在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更是把“餡餅”拿到了手里,兌現了20萬元的科技創新券。
作為一家化工企業,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面臨很大的環保壓力和較高的治污成本,有提升治污工藝的迫切需求,但一直被治污技術困擾。在了解到企業需求后,滬馬創新驛站積極幫助該企業在長三角地區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經過多方比較和篩選,成功匹配到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化工學院。2021年10月上旬,該驛站組織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展對接,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并于當年10月28日簽訂合作協議。
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主任池本軍介紹,在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的指導下,該驛站一方面向企業推介政策內容,另一方面協助企業在創新券平臺上進行注冊、申領、下訂和兌付操作。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企業通過驛站服務獲得創新券資金抵扣金額達163.88萬元,帶動技術研發資金412.96萬元。
服務助企
“小驛站”迸發“大能量”
服務企業,首先要深挖企業技術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需求匹配。近年來,市科技部門組建由科技專家和專門服務人員組成的創新服務驛站服務小分隊,定期赴市轄縣區園區和科技型企業實地走訪,幫助企業梳理發展思路,尋找、提煉科技創新需求,僅2021年就實地走訪企業31家、市內外高校院所8所、大型科技服務平臺和雙創載體4家,共收集包括檢驗檢測、技術研發、資源共享等在內的真實有效研發需求44項。
有了需求,對接是關鍵。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馬鞍山創新服務驛站利用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豐富的長三角科技資源儲備,對挖掘的需求進行逐項匹配,在長三角范圍內尋找合適的專家團隊和服務機構,并協助企業與相應團隊(機構)建立聯系,2021年全年通過驛站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各類需求達38項。
“‘小驛站’擁有‘大資源’,展現‘大作為’,構筑了滬馬科技協同創新‘大格局’?!背乇拒娊榻B,通過滬馬創新驛站的幫助,截至2021年年底,已促成國星生化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安徽創杰環境科技與上海海顧新材料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協助金恒泰重工、安徽海森電控等多家企業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達成合作意向。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吳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