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寧馬城際鐵路、巢馬城際鐵路等重點工程,改造學苑路、湖西南路、九華路等城區道路,打通金溪路、華山路等秀山新區通道,新改建90處公交站亭、3座公廁、11座廚余垃圾轉運站,啟動106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4159戶棚戶區改造,朱然文化公園景觀綠化將迎來大提升……
續建項目加足馬力,新建項目亮點紛呈。日前,我市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四合一”計劃出爐,年度計劃投資500.77億元,實施項目329個,其中新建項目158個,續建項目171個,內容涵蓋了生態環保、區域統籌、城市更新、安全韌性、產業基礎等類別。

2022年,我市將以新發展定位為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融入“兩大都市圈”為重點,以綠色環保為底色,以城市更新行動為承載,堅持規劃引領、戰略導向、資源整合、質效管理,統籌資金、土地、征遷等項目要素協調匹配,全面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能級,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保類:
打造踐行“兩山”理念的綠色城市
“生態傷疤”變身“城市花園”,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正引發一場綠色蝶變。2022年,我市持續發力“向山大會戰”精神,繼續推進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建設、重點污染源治理等十大工程,持續改善向山地區環境,推動綠色轉型發展。
水,是城市的靈魂。在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的同時,我市還將繼續實施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及提質增效行動,完成王家山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一期)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藝提升改造工程,啟動馬鞍山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項目,為市區范圍內污水處理廠新建中水回用接觸消毒池及配套附屬設施等;加快實施小黃山環境治理項目、姑溪河城區段水環境治理工程、和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等,推進縣鄉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
區域統籌類:
打造長三角區域聯動的開放城市
對外,深度融入“兩大都市圈”。
我市加快推進軌道交通、高速路網、國省干線建設,構筑融入長三角現代交通體系。繼續推進寧馬城際鐵路、巢馬城際鐵路、寧馬高速“四改八”、蕪合高速“四改八”、S205圍烏路改建、江烏段航道整治二期等重點項目,啟動32.493公里國省干線公路大中修、205國道全線路面修復保養和3個路口交通渠化升級改造等建設。
以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建設為重點,新建G4221滬武高速博望互通立交工程,續建S446(蘇S126-皖S445)建設工程,啟動秦嶺大道、松花江路、長甸路和王茂路工程,暢通天仙路東西延、工業路南延、河西路等,加快毗鄰地區等高對接。
對內,加快一江兩岸協調發展。
今年,我市將著重謀劃推進區域快速通道建設,有序推進陽湖、高鐵南站、秀山等TOD站點周邊開發,穩步實施城鄉融合項目,補齊城鄉建設短板。其中,市區與當涂快速路改造提上議事日程;霍里山大道(旅游大道-九華東路)大修改造、葛羊路維修改造、恒興路物流能力提升、九華東路三期、馮橋路、紅旗南路改造等項目全面推進,城區路網進一步健全,道路通行能力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新片區開發建設將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質:秀山片區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也將進一步完善,陽湖片區開發全面推進,高鐵南站片區啟動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150公里,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城市更新類:
打造功能完善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
百姓的痛點,就是工作的靶點。今年,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我市將不斷優化調整城市功能,持續補齊民生短板,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交通品質改善等城市更新項目。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今年,我市計劃投資172.08億元推進80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實施106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大老舊小區紅線外配套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力度;新改造棚戶區4159套,續建超山花園周邊地塊等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項目共14184套。
改善交通品質,提升出行質量。我市將啟動學苑路、湖西南路、紅旗橋等改造工程,實施湖南東路、梅山路、慈湖河路南延慢行暢通工程,推進健康路-江東大道(二中)段地下通道、馬向路(中加雙語學校)段上跨天橋建設,從道路、排水、綠化、交通護欄等方面全面提升交通品質。同時,實施城市主干道“彩化”提升改造工程,對太白大道、湖東路、馬向路等重要道路交叉口、高速出入口進行景觀、綠化提升等。
優化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功能。為實現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我市計劃建設902座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新增建1座廚余垃圾處理廠、11座廚余垃圾轉運站(有害垃圾暫存庫房),對金安、向陽、鐘村、豐收、雨田、金山6座垃圾站進行改造。我市還將對天門大道、花山路等約90處站點新建站亭,新建紅旗橋、安心菜場、南湖公園3座公廁。
除此之外,我市還將建設煙墩山遺址公園,改造朱然文化公園,提升佳山、雨山和花果山環境,推進慈湖河體育公園建設。啟動市委黨校異地新建項目、融媒體中心改造項目,紅星中學、中南熙悅小區配套小學、秀山醫院、市體育運動學校、市政務服務中心東側游園廣場及配套停車場等將在今年完工。
安全韌性類:
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城市
2022年,我市全面開啟韌性城市建設新征程。實施海綿城市及排澇補短板工程,提升城市排澇風險應對能力。我市將繼續實施慈湖河沿線6座排澇泵站集中大修及外部電源移交改造工程,啟動雨山河老舊橡膠壩改造、市管泵站維修及標準化建設提升,補充改造排水安全警示監控設備,打造排水防澇信息調度平臺建設。
加強長江重要支流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易澇區排澇泵站建設,增強城市防洪安全。其中,含山縣義城圩堤防加固、博望區軍民圩石臼湖堤防加固、牛屯河治理工程、鄭蒲港新區姥下河北站等都將在今年完工。
推進城市應急體系構建,全面提升城市應急處置能力。我市將全面啟動應急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公共應急血液保障中心項目、傳染病醫院擴建項目,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項目,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中心和網絡,覆蓋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電梯、綜合管廊等重點領域,實現與省級監管中心數據實時共享,形成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網。
產業基礎類: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智造城市
加快產城融合,以“新城建”點燃城市發展“新引擎”。
今年,我市各縣區、開發園區攢聚“九牛之力”,在道路、住房、醫院、學校等配套基礎設施上全面發力,加快產城融合項目建設。其中,博望區將全面啟動寧博新型功能區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項目二期、博望產城融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項目一期等項目。
同時,含山經開區數字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和縣經濟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當涂經濟開發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博望區裕祥高端數控鍛壓機床生產基地、長三角一體化綠色食品基地、馬鞍山綜保區半導體保稅制造基地等項目“虎力全開”,也為促進產業集群提供強有力支撐。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