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老破小’已今非昔比,作業區的面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精益現場管理模式賦予作業區由里及外的質變。”馬鋼南山礦和尚橋選礦廠東選作業區作業長馬志峰興奮地介紹道。
8月16日上午,記者跟隨馬志峰來到南山礦和尚橋選礦廠東選作業區,醒目而又整齊劃一的停車區就在入口處,黑白相間的嶄新欄桿通道直通主廠房,倉庫分門別類規劃清晰。而與現代化氣息相對的是院子里高大而又粗壯的松柏、形如傘蓋的香樟樹、錯落有致蒼翠碧綠的冬青,它們又時刻“提醒”著人們這里是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老戰士”了。
“這個‘小而全’的車間成立于1972年,年產精礦17萬噸,從供礦、破碎、精選、排尾一條龍生產線,隸屬于南山礦東山車間。”馬志峰告訴記者,以前的車間生產效率不高,設備也是多年未有更新。今年3月,原東山車間合并到毗鄰的和尚橋選礦廠,車間編制縮減為東選作業區,公司明確要求東選作業區的精益工廠推進要與和尚橋選礦廠同步推進,東選作業區迎來了改變的機會。
“選廠為此專門成立了東選作業區區域精益管理推進小組,強化精益理念的導入。雖說精益現場管理在南山礦也已推進了3年,但東選作業區職工普遍認為廠房舊、設備老、場地小,精益管理難度大、不好搞。”馬志峰介紹,該小組從作業長開始抓起,進班組、到崗位、上機臺,把精益的理念、精益的習慣、精益的方法,根植于心,踐之于行,并與獎金考核直接掛鉤,這才形成了現在小而精致、舊而整潔、老而明亮、人皆自律的良好格局,東選作業區的精益管理水平上升了一個大臺階。
用自家鏟車平整場地;通過技改拆除老舊磁選機,空出地方焊接平臺堆放備件;安裝電纜橋架,將廠房亂七八糟的電纜統一排列;用角鋼將舊廠房立柱包裹,噴漆標識;環水泵房3臺環水泵改為立式移到戶外,使環水泵房清爽了很多……據了解,今年3月份以來,南山礦和尚橋選礦廠東選作業區像這樣的改善有24處,具體改善項目達125項,作業區職工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作業環境改善帶來的便利和舒適,一個擁有五十年歷史的老車間在這次改造中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
見習記者 吳衡 通訊員 呂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