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
在中國共產黨迎接百年華誕之際,
“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在雄壯的《忠誠贊歌》樂曲聲中,
習近平為“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
坐在輪椅上的86歲馬毛姐
第一個上臺接過勛章,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枚珍貴的勛章,
對于馬毛姐有著特殊的意義。
拿到獎章那一刻,
她做出了重大的決定:
將這枚最高榮譽獎章捐贈給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
激勵后人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渡江戰役的勝利 人民的勝利
時間倒回到72年前。
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打響了渡江戰役。
當晚,長江岸線,槍林彈雨,炮火齊鳴。千帆競發,萬槳擊水,沖向南線。波濤滾滾的江面,一位14歲的少女,格外引人矚目。她個頭不高,面孔稚嫩,奮力搖擼的神情堅毅而勇敢。
她正是馬毛姐,是安徽省無為市一位貧苦的漁家少女。
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內“馬毛姐送軍過大江”雕像
4月20日晚,渡江戰役正式打響。懷揣著對新中國的憧憬和對新生活的向往,馬毛姐和哥哥跳上木船。江面上,子彈像雨點一樣襲來,擊中了馬毛姐的右臂,她顧不上受槍傷的手臂,用木船載著一批批解放軍戰士橫渡長江。
馬毛姐的英雄事跡,是渡江戰役中安徽人民英勇支前的一個縮影。渡江戰役不僅是解放軍的決定性戰役,也是全國窮苦百姓的期盼,他們希望解放軍早日打過長江,過上好日子。
生活在長江岸邊的百姓,世代將帆船、漁船視為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對于新生活的渴望,他們“傾盡家底”支援解放軍。
安徽省望江縣回民群眾參加渡江水手突擊隊(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供圖)
在安慶市望江縣漳湖鎮,有一支英勇的渡江突擊隊,年僅16歲、深諳水性的董玉發積極報名,成為其中一員。4月21日夜,72名“突擊隊”的船工們被分配到各條戰線。一聲令下,回民同胞們緊握撐篙,掌牢舵把,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奮勇向前。
革命為了人民,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人民群眾也作出了他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
英雄的江淮兒女,在“保證將解放軍送過長江”的號召下,冒著炮火支援前線,近萬只來自民間的木帆船、漁船,搭載著解放軍戰士,乘風破浪,越過長江天塹,將紅旗插在了江南岸。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群眾的大力支援下,4月21日,成千上萬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勢,浩浩蕩蕩橫渡長江,解放軍迅速突破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有利條件。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時強調,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
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施昌旺表示,在渡江戰役中,安徽省直接與間接支前的群眾達到了上千萬,也就是說1名解放軍指戰員身后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
回憶起72年前渡江歲月,汪模才依舊心潮澎湃
曾經的渡江戰役老戰士汪模才說,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怎么能打得過去,正因為共產黨的好政策,照亮了老百姓的未來,才有群眾無私的支持。
要人給人,要糧給糧,要船給船。現年89歲的原二野三兵團十二軍戰士何樹森至今仍慨嘆,沒有老百姓支持,我們寸步難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年88歲的董玉發是望江縣漳湖回民村唯一健在的支前回民船工,他堅信當年“拼了命送解放軍過江”的選擇是對的: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會有好生活。
正是人民群眾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線,造就了渡江戰役“千帆競渡”的場面,為渡江戰役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一切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滾滾長江奔騰不息,如今大橋通兩岸,天塹變通途,曾經見證過渡江戰役的熱土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次走進馬毛姐的老家——安徽省無為市劉渡鎮馬壩村,一棟棟嶄新敞亮的洋房,如同珍珠一般點綴著這個依水而落、風景秀麗的村莊;清脆瑯瑯的讀書聲從校園里傳出,讓這個鄉村充滿蓬勃生機;昔日長江灘涂水更清了、地變綠了,日漸成為長江岸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馬毛姐的家鄉無為市劉渡鎮馬壩村,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隨著2020年最后一批27戶78人成功脫貧,劉渡鎮圓滿完成脫貧任務。一直以來,劉渡鎮聚焦民生福祉,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觸手可及。新建的水泥路面直通村民家門口,改變了鄉村交通面貌和出行條件;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項目,改善了農田灌溉抗旱條件;2020年,轄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面達到10萬元。
紅色的土壤孕育了革命到底、奮勇爭先的紅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接棒奮斗下,鄉親們過上了環境優美、生活富足的好日子。
對此,劉渡鎮黨委書記劉俊表示:“我們為這塊有著光榮歷史的土地而自豪,也定將不會辜負這塊熱土?!?/p>
江南岸的安徽省銅陵市胥壩鄉群心村,是一座江心洲,與無為縣劉渡鎮一江之隔,也是當年馬毛姐護送解放軍渡江的登陸點。
5月的群心村,小橋流水,鄉村如畫。風吹麥浪,送來陣陣豐收的氣息。
在一片金黃色的麥浪掩映下,群心幼兒園格外引人矚目。在老師的帶領下,一群幼兒在操場上快樂地游戲玩耍。2012年群心村從集體收入中拿出60余萬元,開辦安徽首個村辦幼兒園,村里適齡兒童均可免費入園。
群心村幼兒在家門口就可以免費入園
此舉解決了留守兒童入園難題,村民們表示,以前總羨慕城里的孩子有幼兒園上,現在農村娃也可以與城市娃一樣擁有幸福的童年。
學齡前兒童家門口免費入園、為6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組建村居家養老日間照料服務隊……群心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把提升村民“幸福感”作為工作出發點,尤其關注“一老一小”兩個特殊群體,最大限度讓改革發展成果“反哺”村民。
群心村黨委書記邢龍表示,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全面小康,如果說沒有“一老一小”的幸福,不算是真正的美麗與小康。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如今硝煙已散,江山如畫。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凝聚的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生生不息,成為奮斗者的精神密碼,激勵各行各業人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總監制:章理中
總策劃:陳鵬運 王根喜
策劃統籌:楊玥玥 黃娜娜
編導:張弓
攝像:李浩 鄭強強 張旭
后期:王樂 徐順
編輯:張弓 楊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