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十四五”、闊步新征程,搶抓戰略機遇,實現跨越趕超,助力“十四五”強勢開局、昂首起步,抓手是什么?
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底氣從何而來?
走進遍布一江兩岸的重點項目建設工地,隨處可見爭分奪秒、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升騰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如虹氣勢,席卷開來“大干快干、高歌猛進”的發展熱潮。
這座城市用實干響亮作答——項目為王!
NO.1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全面打響項目攻堅“大會戰”
大抓項目就是大抓發展,抓大項目才能贏得未來。
2月18日,辛丑牛年首個工作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項目攻堅年”動員大會,旗幟鮮明樹立起“凝神聚力攻項目、全力以赴促攻堅、心無旁騖謀發展”的導向,向全市上下發出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動員令”,吹響了全力推進項目提速提質提效的“沖鋒號”。
目標任務清晰明確,行動才能堅定有力。
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超1000億元,落實8類具體目標,實施項目謀劃、招大引強等5大攻堅,強化3大保障機制……我市以“1853”為脈絡,為“項目攻堅年”活動精心謀定“任務書”、繪出“作戰圖”。
我市迅速成立“項目攻堅年”活動指揮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指揮長,下設由市領導牽頭的11個專業領域推進組,統籌推進項目重點難點問題攻堅。
放眼全市,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項目攻堅年”活動部署要求,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斗志干勁,加力加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掀起擴大有效投資的熱潮,奮力“打好開局戰、邁好第一步”。
既部署當前、謀劃全年,更著眼未來、布局長遠。
我市圍繞重大戰略和產業政策,聚焦重點領域補短板強弱項,持續加強重大項目的統籌謀劃,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不斷完善充實項目庫。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增謀劃項目1105個,總投資1.18萬億元,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
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總投資50億元的天能電池,總投資60億元的中聯重科,總投資56億元的順博合金,總投資50億元的潔云健康生活用品……
層次高、能量大、帶動力強是它們的共性;助推當下,引領未來是它們的使命。
今年以來,我市將聚力做優“增量”,緊盯大企業、大集團、大項目,創新招商方式,著力“招大引強”;同時,圍繞“引上游、接下游、抓龍頭、帶配套”,全面推進產業鏈招商,加強“雙招雙引”。1-5月份,全市共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83個,總投資1015億元。
NO.2陣馬風檣、舉鼎拔山
奮力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大江之上,機聲隆隆。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Z3號墩36根超大直徑鉆孔樁施工順利完成,這也是巢馬城際鐵路全線完成的首個主橋墩鉆孔樁基礎。
“項目部通過采取‘兩班倒’形式,配合大型機械實施24小時不間斷施工。Z3號墩僅用3個多月便完成了全部36根鉆孔樁,創造了國內橋梁超大孔徑鉆孔樁的施工速度新紀錄。”中鐵大橋局巢馬城際鐵路CMSG—1標項目經理張武介紹道。
快馬加鞭“項”前沖,全力以赴促發展。
從“攻堅之春”到“夏季攻勢”,從工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城市建設項目,到生態環保項目、鄉村振興項目、民生項目,全市上下狠抓項目落地落實、快投快建、達產達效,“只爭朝夕抓項目”的鼓點激越昂揚。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奮力攻堅,想為敢為、實干爭先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
我市高質量落實“四督四保”、“三個走”等要求,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實施定向派單督辦、“六未”項目全過程管理(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在建未入庫)等制度,全速推進項目快建設、快投產、快見效。
汗水見證拼搏,數據彰顯成效。
今年1-5月份,全市投資增長21.9%,高于全省9.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我市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開工率均居全省第3位,竣工率居全省第4位。天能電池等132個項目開工建設,飛馬智科大數據產業園等288個項目加快建設,蒙牛鮮奶等42個項目竣工投產。
項目“千帆競”,發展“勢如虹”。
戰新產業項目“新”花怒放、智能化改造項目快速推進,“1+3+N”產業集群(基地)不斷做大做強,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巢馬城際鐵路、寧馬城際鐵路、寧馬高速“四改八”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發力“迅跑”,一體化交通網絡正聯得更廣、通得更遠;

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加快推進,“生態傷疤”正加速蝶變“城市花園”……

新項目不斷涌入、好項目快速集聚、大項目加快建設,在項目攻堅的如虹攻勢中,這座城市的全新發展圖景正加速繪就。
NO.3保障要素、優化服務
讓項目“快落地早建成出效益”
“項目快速落地、順利推進,從主體工程開工到竣工投產僅用時6個多月,又一次刷新了‘蒙牛速度’!”5月28日,總投資15億元的蒙牛鮮奶項目正式竣工投產。投產儀式上,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盧敏放,對我市優越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
作為以“標準地”模式出讓的項目,在“標準地”出讓前,馬鞍山經開區便提前完成了“七通一平”配套服務、方案設計、施工圖審查等一系列前期工作,讓蒙牛“拿地即開工”,大大縮短了建設周期,至少節省了5個月的時間。
項目為王,環境是金。
伴隨著“項目攻堅年”活動打響“發令槍”,新一輪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攻堅戰”也吹響了“沖鋒號”。
全市各級各部門聚力“服務效能再提升、營商環境再優化”,通過強化畝均效益評價、扶持企業提檔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項目服務攻堅,讓工作力量向項目集中,發展要素向項目集聚,優質服務向項目集結,力促項目快落地、早建成、出效益。
作為全省唯一的“標準地”改革試點市,我市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和工作推進力度,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新增工業用地全部“標準地”出讓,讓企業“拿地即開工”,項目馬上干;
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出臺《馬鞍山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3.0版)》,多項舉措優于全省甚至南京;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業類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26個工作日以內……
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
我市實行四級統籌調度并與11個專業領域調度、22個工作專班調度相結合,建立“項目問題-派單交辦-核實銷號”管理鏈條,同時通過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組建市企業服務中心、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發揮好“惠企通”平臺等作用,解決項目堵點、痛點、難點問題363個。
同時,我市通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拓寬項目融資渠道、落實惠企幫扶政策等,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抓好項目要素保障,促進有效投資快速轉化、精準落地。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獲批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9個、已批用地3491畝,盤活低效閑置土地1723畝;新增直接融資106.5億元、信貸199億元。
馬報融媒記者 劉挺
通訊員 谷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