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和毛竹簡易“組裝”,成為“高大上”的村莊標識牌;廢棄輪胎有的變成村莊綠化邊的圍欄,有的變成了民居墻頭上的花籃;簸箕上貼著字掛在村口的墻上,像極了一件藝術品……“家里的簸箕、屋后亂堆的毛竹瓦片、村口的廢輪胎都搖身一變,成為特色裝飾品,不值錢的東西玩出了‘花樣’。”在含山縣運漕鎮小王壇村村民王歡喜眼里,村莊變得越來越美了。
小王壇村散發出的獨特“鄉味”,源于運漕鎮正在推進的藝創小鎮建設。在運漕鎮蓼花路兩側,廢棄輪胎被畫上了卡通畫,拼接在一起創作成簡易垃圾桶;在塔運路沿線,破舊自行車、電視機被砌筑在圍墻上,創作成“三轉一響帶咔嚓”的年代回憶墻。特別是在運漕鎮與凌家灘的“連接線”凌運路上,“劃龍舟”“運漕早點”“運漕老街”等運漕本土元素被創作成墻畫,繪制在道路兩側的墻體上,成為這條旅游線路上最具特色的旅游推介“櫥窗”。
今年以來,運漕鎮結合藝創小鎮創建,將“藝創元素”植入環境整治中,發揮本鎮藝創人才優勢,探索合作共建藝創主題村莊。小王壇村就是該鎮與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的含山本地畫家陳偉合作設計打造的。除了小王壇村之外,該鎮還相繼打造了盆栽主題文化村“濮席村”、福文化主題村“韓巷村”,通過藝創文化主題元素植入,實現“一村一品”和“村村有鄉味”。
“接下來,運漕鎮將加大文創元素在人居環境整治上植入力度,深入探索與藝創人才合作共建模式,以藝創方式扮靚圩區環境,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努力探索出一條圩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特色之路。”含山縣運漕鎮黨委書記王守朝表示。
運漕鎮以藝創為切入點,提升環境整治內涵,目前已完成“基本版”整治村莊136個,“升級版”村莊整治10個,重點村打造3個。同時,運漕鎮集中開展集鎮整治清理,由社區和城管隊員劃分責任區進行長效管護。對集鎮70多處破損的路面和人行道進行修復,增設了20個監控,新劃、補劃了10條停車線,更換路燈80多盞,補植綠化面積4000多平方米。對鎮內主干道開展整治,全面清理旱廁、亂堆亂放、雜物堆等,清淤溝渠、水系,對沿線空閑地進行平整綠化提升,進一步提升道路沿線環境。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張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