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縣仙蹤鎮駱集村北下自然村,金色的田野里,兩臺收割機正在收割水稻。“今年水稻收成不錯,又是一個豐收年。”10月23日,含山縣仙蹤鎮在文家庭農場負責人夏在文告訴記者,今年農場可以收獲120萬斤優質水稻。
今年48歲的夏在文過去一直從事養殖業。2013年,他在仙蹤鎮駱集村流轉了973畝土地發展種植業。近年來,夏在文不斷摸索,走出一條生態循環之路,帶動一方群眾脫貧致富。
“我們建有15畝的育秧工廠,有4臺烘干機和一條日產25噸大米的生產線。”夏在文說,2016年申請注冊了含山縣仙蹤鎮在文家庭農場后,發展越來越好。幾年來,農場先后注冊了“任家湖”牌大米、“仙蹤文鳳”牌土特產等,農場還被評定為省級示范農場。
當天,在農場里,村民徐建保和陳自發正在對生產出來的大米進行真空包裝。“在家門口上班,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能照顧到家。”徐建保說道。
夏在文告訴記者,農場每年能讓20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每戶每年分紅3000元。“下一步,農場將擴大規模,幫助更多貧困戶和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文家庭農場不僅幫助村民和貧困戶實現就業,還帶動了當地的農產品銷售。”仙蹤鎮駱集村黨總支書記鐘泉介紹說,目前,村里有七八個家庭農場,村民不僅可以拿到土地流轉租金,還可以通過務工脫貧致富。
文/圖 記者 蘇自山
[編輯:
邵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