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蔭濃夏日長,稻田捕蝦身影忙。6月2日,走進含山縣仙蹤鎮五里村“金稻漁”特色產業基地,上千畝的稻田縱橫交錯,工人們收網、倒蝦一氣呵成,一筐筐揮舞著大鉗子的小龍蝦陸續被抬上了岸。“我要這8筐,趕緊過秤。”前來采購的巢湖客商王老板對小龍蝦的品質很滿意,過秤、換筐之后就直接把蝦拉走了,并說要“明天再來”。
“稻田里養出的小龍蝦,顏色亮、個頭大、又干凈,品質很好,我每天都要售出上千斤,價格在20元一斤左右。”該基地的經營主體安徽仙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龔有芳表示。今年,在財政產業資金扶持、市縣農技專家指導下,她將“金稻漁”特色產業規模從300畝擴大到了1100畝。
通過稻漁綜合種養,一田兩用、稻蝦雙收,畝均增效3000元;村集體入股,獲取項目收益,年底集體分紅達5萬元;流轉農戶土地,安排貧困戶務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五里村黨支部書記凌祖江表示,后續村里將加大統籌安排,號召領頭人帶動貧困戶,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特色品牌,把特色種養產業扶貧做實做細。
近年來,我市圍繞貧困戶和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持續優化做實“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強基地、育主體、促聯結、調結構、防風險,不斷做大做強貧困地區特色種養業,產業扶貧受益范圍逐步擴大,產業發展效益不斷提高。截至5月底,全市已發展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基地)28個,主體帶動貧困戶3217戶,農業特色產業扶貧自種自養貧困戶2098戶。
今年,我市將推進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鼓勵兩縣一新區將“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程實施對象擴大到貧困發生率較高的非貧困村和“邊緣戶”,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強園區建設,突出主體帶動,優化產業結構,強化指導服務,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主體帶貧激勵機制、帶貧減貧長效機制,實現產業興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陳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