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含山縣昭關鎮東興行政村郎小自然村,58歲的貧困戶湯學武正在田間巡視,防止有人焚燒秸稈。“我不但參加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崗位,還養了10畝水塘的魚,現在的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呢!”湯學武說。
湯學武家的4間大瓦房是政府通過危房改造去年翻建的。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通過養魚和產業分紅、低保等收入,2019年,他家的純收入達到了19554元。
“我們根據貧困戶的自身條件和發展需求,綜合分析疫情影響因素,對全村64戶貧困戶,逐戶制定‘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精準幫扶方案。對4戶邊緣戶,入戶幫助安排幫扶計劃,解決實際困難。”昭關鎮東興行政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擁軍告訴記者,村里貧困戶逐戶核查“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動態清零。對66名貧困勞動力,通過動員外出返崗務工、安排臨時公益性崗位、縣內就近就業等措施,也已清零。
脫貧攻堅,產業為先。在東興村黃桃園基地,四五名工人正在給黃桃根部施肥,才栽2年的黃桃樹上已開始掛果,長勢喜人。在苗木基地,幾名工人在給苗木澆水,投資45萬元新建的75畝苗木基地(一期)項目已全面完成,3—5年可為村集體帶來經濟效益,并帶動本村111名貧困人口取得分紅收益。周擁軍說,村里在抓好特色產業全覆蓋、扶貧基地重品質、貧困戶收入穩增長的同時,認真組織實施好2020年產業扶貧項目建設。投資49萬元的3項小型水利建設項目,已于3月下旬正式動工,其中萬碾攔水壩工程已完工。投資115萬元的旗桿村1.2公里農村道路拓寬暢通工程,正在進行征地等前期工作。目前,村里在抓好項目建設質量的前提下,正全力加快進度,確保所有扶貧項目在6月初全部完成。
“在貧困戶特色種養業項目上,我們經過全面細致的摸排和征求意見,確定了18戶具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從事自種自養,目前已基本實施到位。”昭關鎮副鎮長、東興村黨總支書記王玉勝說,今年村里還計劃申報成立村級供銷合作社,加速推進與電商扶貧的融合,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堅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東興村充分發揮扶貧專項資金、結對幫扶資金和社會援助資金的酵母作用,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周擁軍告訴記者,依托村現代農業公司和即將成立的供銷合作社,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勞務輸出、農產品代銷等活動,增強自身生產經營能力。深入挖掘開發村級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大力引進村外資金,盤活用好各類資源資產,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堅實的基礎。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崔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