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的水管修好了,走了哦。” 1月19日下午4時30分,在秀山花園33棟604室,劉同武與戶主揮手告別。回到辦公室,搓了搓凍得有些僵硬的手,劉同武開始整理當天的信息接報單。“越到年前越忙!最近的單子挺多的,每天都有二十多個。”
劉同武,首創水務的一名維修主管。臨近春節假期,但對劉同武和他的同事們來說,正是工作最忙的時候。
從長江水源地,到水廠,進泵房,入管網,再到居民家中擰開水龍頭后的自來水,每一個環節,都有首創水務人忙碌的身影。
“我們提前制定了安全供水工作方案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體水務人堅守崗位,確保讓市民過一個安全、和諧的春節。”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段萬發說。
“我們完成一個單子,就能讓一個家庭過個好年”
馬鞍山城區每天的日供水量達29萬噸,涉及管道1381公里,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供水就可能會有影響。劉同武所在的城北所服務范圍覆蓋了城區北部近30萬用戶。一旦接到維修任務,他和另外兩位同事就會分別驅車前往,第一時間排除故障。
今年是劉同武從事小型維修工作的第16個年頭,按照往年經驗,維修任務在除夕夜后會有所減少,但更加值得關注。
“不是急得沒辦法,老百姓也不會在年三十喊人來修理,我們完成一個單子,就能讓一個家庭過個好年。”令劉同武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的除夕夜,那天的下午五時,劉同武正準備換班回家吃年夜飯,突然接到了一個維修任務,雨山七村有戶人家管道漏水。他二話不說趕赴現場維修,直到晚上7點方才結束,當時戶主一家人的感激和祝福,至今想來,他還是感覺心里暖洋洋的。
今年的值班表已經貼在了門旁的墻壁上,劉同武照例是值年三十的班。因為值班,他已經五年沒回老家過年。“今年也不回去了,已經把老娘接到馬鞍山。”劉同武笑著說,搶修的事,總得有人干。
春節期間30人的管線搶修隊伍24小時待命
今年1月份,光榮新村、公園新村的供水管網被整體更換,這是首創水務管線管理所的史懷全及其團隊的最新“戰績”。
史懷全是一名有著40年工作經驗的老水務工作者,對于市區供水管網哪里有短板、哪里是隱患點了熟于胸。針對老舊小區管道陳舊等薄弱環節,他們采取了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管網一般在氣溫低于零下五度時比較容易出故障,今年算是暖冬,形勢比較好,但我們依然把弦繃得緊緊的。”
入冬以來,史懷全參與了市區管網巡查,大到設備,小到閥門、零件,都做到了逐一檢查,并用保溫管、保溫棉對裸露的排氣閥、管道進行保暖維護,截至12月底,已完成全部巡查工作。
史懷全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市民不用擔心供水問題,他們專門配備了一臺挖掘機、大小數十種規格的搶修零件,安排了30名專業人員的搶修隊伍24小時待命。“半小時內就能到達現場,而且現在的搶修器材較往年先進多了,一般故障三四個小時都能搶修完畢,這個春節安全供水有保障!”史懷全說。
春節用水波動大,安全供水用上“黑科技”
1月20日上午,在首創水務的調度中心, 26個監控畫面實時反映著市區供水管網的數據情況。
“29個測壓點、7個加壓站……哪里水質出現問題,哪里水壓出現異常,管網信息系統都會有反饋。”調度員夏駿告訴記者,調度工作對安全供水至關重要。水壓低了,可能會影響居民正常用水;瞬間水壓過高,可能會導致爆管,發生這些情況,都必須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嚴格按程序調度處置。
作為城區供水系統的中樞部門,每到春節,調度中心就會迎來一次考驗。首創水務副總經理朱利平告訴記者,按照往年經驗,年三十的用水量會達到峰值,管網瞬時流量約為1.5萬立方米左右,而年初一則會降到1萬立方米左右,巨大的流量落差,對于管網和設備帶來了較大影響,調度工作量也是倍增。
“今年的調度工作可能會輕松一些,我們前不久上線了一個水力模型實時在線系統,用數學模型來分析管網信息數據,從而讓調度更加精準。” 朱利平所說的這個水力模型系統,是對多年監測數據的數學應用。信息系統監測到問題時,通過這個模型,可以很快計算模擬出調度措施的效果,“比如,我們計劃關停一個閥門,模型系統可以模擬出關停后整個管網運行的情況,使得處置措施更加科學精準。”
大數據的深度應用,讓朱利平對今年春節期間的供水調度工作充滿信心。
首創水務各水廠、二次供水所對運行設備機組進行全面巡檢維護,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對備用設備進行檢查,保持設備狀態良好,以應對突發事件;加強對廠區、水源保護區巡檢力度,以及水廠沉淀池、濾池、清水庫等重點區域安全防護……節前,首創水務更顯繁忙,一切只為市民用水無憂,過一個安樂祥和的春節。
調度、巡查、防護、搶修……涓涓清流的背后,除了記者接觸的劉同武他們,還有很多默默堅守付出的水務人:一次值班24小時調度員、全員上崗的水泵工、每天檢測29個項目的水質化驗員、七天長假只休兩天的熱線接線員……
記者 吳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