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衛生健康委圍繞打造高品質健康城市目標,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提高基層醫療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為重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持續推動了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切實為馬鞍山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衛生健康基礎。
織密健康惠民“服務網”
“8月23日上午,江蘇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專家(主任醫師胡小婭)將來我院坐診”。這是日前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
“不僅如此,我市市區及縣醫院近期還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李宏云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張琴、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朱少金……”據市衛健委醫改科科長徐勁松介紹,隨著“名醫上馬”工程的落地,我市將不斷豐富高端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供給,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名醫成為常態。
據介紹,《馬鞍山市“名醫上馬”工程實施方案(試行)》自5月17日正式印發實施,至2026年12月結束。2024年先在市屬公立醫院,各縣人民醫院、中醫院試點;2025年、2026年逐步推廣到市、縣二級及以上醫院。近年來,我市通過柔性引才方式與長三角知名高校、醫院開展科教研深度合作,與南京市會商形成《南京市馬鞍山市醫療衛生合作框架協議》。江蘇省人民醫院與馬鞍山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正式簽約,復旦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馬鞍山分中心暨陳世益教授名醫工作室、南京第一醫院核醫學分中心等一批名醫工作室、名院分中心落戶我市。2024年上半年,我市引入名醫483人次、服務患者10380人次,開展名醫教學490人次、高難度手術650臺次。
急患者之所急,不斷探索院前急救新方式,“馬上急救”打造全時空立體化緊急救援體系就是高質量護航健康的有益嘗試。在全省率先啟動院前急救立法工作,《馬鞍山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市成為長三角首個院前急救立法的地級市。在全省率先建成集1個“120”指揮中心、14個城區急救站、9個農村地區急救站于一體的市、縣、鄉三級急救體系,急救綜合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我市在中國急救大會上作“立體救援體系樣板建設”交流發言,向全國分享“馬鞍山急救經驗”。
急救技能訓練▲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在馬鞍山,包括“名醫上馬”工程、“馬上急救”在內的一項項新舉措密織著近220萬人民的健康保障網,把優質的診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健康服務。
送上就醫便民“貼心傘”
自今年4月以來,市人民醫院每天都會派中醫專家坐診花山區江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人民醫院江東分院),胡文龍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中醫專家。
“胡醫生不僅是市人民醫院的中醫專家,還是我們中心的副院長。”花山區江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謝祖龍告訴記者,市人民醫院選拔專業技術人員下基層,積極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不僅提升了基層衛生診療水平,也方便居民就診。
據介紹,市人民醫院與江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緊密型醫聯體共建后,胡文龍受聘為江東分院副院長,每周一、周六坐診。針對基層實際需求,我市開展牽頭醫院業務骨干下基層促提升項目,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安排業務骨干下沉基層醫療機構擔任業務副院長,今年以來,共選派27人赴基層任職,幫助培育基層特色專科32個。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基層衛生應急站建設,依托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牌成立25家基層衛生應急站,制定《馬鞍山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控責任清單》,推動基層傳染病防控能力進一步增強。
健康是人民永恒的追求,改善就醫體驗沒有止境。近年來,我市立足實際,破解醫療資源不平衡瓶頸,不斷推動醫聯體工作的發展和完善,馬鞍山市醫聯體正在實現“資源共享、上下聯動、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目標,打通醫療惠民“最后一公里”。
為了送上就醫便民“貼心傘”,我市還通過“文化夜市”激活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讓市民近距離、沉浸式體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入夏以來,市中醫院連續舉辦多場夏日文化夜市,設置名中醫義診、養生茶攤、中醫特色診療體驗項目,利用猜中醫藥謎語、擲六味地黃骰等游戲形式吸引市民積極參與,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中醫項目深受歡迎。同時,針對上班族、老年群體慢性病、亞健康狀態調理的需求,開設中醫特色晚間門診,推出針灸推拿、治未病、運動損傷康復門診,讓市民在下班時間也能享受到專業、便捷的中醫藥服務,推動中醫藥在實踐中傳承創新發展。
中醫藥文化夜市▲
辦好暖心為民“民生事”
為人民謀利、為百姓造福,把“健康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近日,市衛健委聯合市財政局印發《馬鞍山市育兒補貼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對馬鞍山市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對象為2024年1月1日以后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生育第2個子女,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補貼;生育第3個子女,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
這是我市聚焦需求辦的優質民生實事之一。近年來,市衛健部門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心頭、落在實處,在落實出生缺陷防治、健康口腔、安心托幼等民生實事“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自2022年開始,創新“自選動作”,連續三年面向社會征集“年度十大健康微實事”,實施了“救在身邊”“家門口的中醫館”“電子健康證”等一系列惠民惠企服務,受到群眾廣泛好評。加大育幼服務供給,2024年國家級優生優育指導服務中心項目成功落地我市,全市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2131個, 千人口托位數達5.16個,排名全省第三。優化特殊群體醫療政策,制定《馬鞍山市城市困難人員市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減輕患者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
把人民健康作為最大的民生,早已融入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生命底色。為此,我市聚力抓主抓重,以集中攻堅推動提速提效。通過抓細宮頸癌綜合防治,免費為主城區2.54萬適齡婦女提供集篩查、診斷、治療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防治服務,篩查覆蓋率達100%。聚焦異地就醫、醫共體運行等難點問題,聯合市醫保局印發《關于促進大病患者有序就醫工作的通知》,市級醫院、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立會診轉診服務中心,醫聯體醫共體內上下轉診通道全部打通,全市跨省就醫占比進一步下降,縣域內就診率穩步上升,減輕就醫負擔。
此外,我市還持續開展傳染病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加快推進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能力提升項目建設,逐步實現“監測預警一張圖”“應急指揮一張圖”。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2起,均及時規范處置到位。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