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穿梭的車輛,到悠遠的汽笛,再到疾馳的高鐵,俯瞰馬鞍山,這座城市每一天都在流動中向著更美好邁進。
今年以來,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作為開路先鋒,交通運輸一路疾馳,向著“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持續邁進:寧馬城際鐵路、巢馬城際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正加速駛來,綜合立體大交通振翅欲飛;貨物往來順暢,運輸結構優化,多個“第一”“唯一”花落馬鞍山;公交線路優化,總里程達6893公里的農村公路讓村民“抬腳有路,出門見車”,城鄉出行更加便捷……
今年上半年,馬鞍山交通數據可圈可點,1至7月,交通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31.21億元,各項任務落實總體上達到序時進度,主要指標運行平穩,部分指標穩中有進,行業運行展現出較強韌性與活力,為馬鞍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馬鞍山港航拍圖▲
再跨越,交通建設加速度
8月12日,隨著三根拱形鋼梁穩穩地立在橋面上,寧馬城際鐵路雨山東路站鋼結構正式開始施工,標志著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進入“空中”施工階段,為早日建成打下堅實基礎。項目建成后,寧馬兩市城區之間將實現30分鐘通達。
今年我市交通建設喜訊頻傳,S205圍烏路改建工程迎來新進展:雨山區、博望區段已經建成通車;當涂縣姑溪河以北段加快建設,其中S445以北段2.3千米已交工驗收并通車;當涂縣姑溪河以南段已開工建設,全線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發展,基建先行。今年全市交通固定資產計劃完成投資61.32億元。截至目前,全市交通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31.2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0.89%。其中,國省干線項目完成投資8.4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73.79%;水運項目完成投資2.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8.76%;農村公路項目完成投資5.2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70.66%。
根據計劃,馬鞍山第一條過江隧道——湖北路過江通道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湖北路過江通道項目正在推進工可核準及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保通線工程已進場施工。作為馬鞍山第三條通江大道,全長約10.2千米的過江通道建成后,將大大推進和縣與城區間深度融合,促進一江兩岸更好更快發展。
今年以來,馬鞍山交通建設“火力全開”,全市立體交通網更密集。根據計劃,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推進寧馬高速“四改八”江寧段、寧和高速安徽段、S205圍烏路改建工程、G312古河大橋危舊橋梁改造及接線工程、S446改建工程、S213仙蹤至大葉村段改建工程等項目建設;推動G4222和襄高速和縣至含山段、G4231南九高速和縣至無為段、G329清溪河橋至林頭段改建工程、G346濱江大道改建工程等盡快開工,加快S24杭合高速馬鞍山段及接線工程、G329改建工程含山段等項目前期工作。
再優化,運輸效率穩提升
1月18日,伴隨著汽笛聲響起,巴拿馬籍輪“春榮803”緩緩離開馬鞍山港口集團6號碼頭,裝載著7386噸H型鋼直航香港。今年1—7月,我市水運口岸外貿直航已累計完成10艘次,發送外貿貨物6.96萬噸,為生產企業節約物流成本約35萬元。
突出多式聯運創建。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立足皖江城市帶的馬鞍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成功升級“國字號”。該工程在市交通運輸部門的指導下,由寶武馬鋼集團物流公司牽頭,依托沿長江物流大通道,在鋼鐵物流領域大力推廣實施“公轉鐵”“公轉水”和集裝箱多式聯運。這不僅是馬鞍山市“第一”和“唯一”的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也是安徽省獲此殊榮的首個多式聯運示范項目,見證著我市交通運輸結構不斷優化的歷程。
注重港口建設發展。蕪馬江海聯運樞紐重點項目——馬鞍山港口集團9號碼頭升級改造工程三期正在推進;濡須港、石楊碼頭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全市1—7月,水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2.2億元。1—7月,馬鞍山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6983.4萬噸。其中集裝箱和外貿分別完成10.39萬標箱和758.8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05%和43.22%。
合力強化港區聯動。我市積極支持鄭蒲港多方聯動發展,進一步拓展皖北市場大宗散貨。發揮綜保稅區有利條件,加強與周邊腹地制造業企業對接,走訪晶飛光伏設備、威格森寵物等36家企業,面對面探討外貿集裝箱貨物“公轉水”和“始發地改簽”等物流方案,1—7月,鄭蒲港區完成箱量4.85萬標箱,同比增長70.77%。
大力發展綠色交通。目前擁有新能源重卡915臺,占全市貨運車輛的8%,新能源重卡擁有數量和占比均位居全省前列。政策引導淘汰老舊車輛,累計已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營運貨車220臺。突出重點推廣低碳車型,針對寶武馬鋼集團大宗物流配送要求,引導15家馬鋼保產運輸企業更新采購170臺新能源重卡,占全市新能源重卡的18.6%,年均節省柴油消耗935萬升,減少碳排放約3.1萬噸。示范創建加快綠色發展,督促重點物流服務企業響應創建需求,投入資金3300余萬元,采購43臺換電式新能源車輛承接散貨運輸任務。
創新為了更好地服務。我市鼓勵客運企業推出定制客運、定制公交等新型客運經營模式,指導客運企業轉型升級。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完成公路客運量251萬人次,同比增長2.12%;公路客運周轉量12558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4.09%;公路貨運量4007萬噸,同比增長3.18%;貨運周轉量187275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83%。客貨運周轉量增幅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再投入,城鄉出行更順暢
一路風景一路歌,一條條阡陌縱橫通達的鄉村路,讓游客“路”見風景,讓百姓致富,讓鄉村煥發生機,讓振興進入快車道。
從“四好農村路”到一路生“花”,今年以來,馬鞍山6893公里的農村公路不僅成為顏值擔當,通行服務水平也實現再提升,皖美詩城路品牌效益顯著。今年以來,全市計劃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81公里,農村公路養護工程352公里。截至目前,“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開工率100%,完成率65.09%,全省名列前茅。此外,公路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建設一批最美農村路,完善快進通道與漫游網絡相結合的旅游公路體系,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創建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國家級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縣(區)5個,13條農村公路被評為省級農村公路品質示范路。
放眼城鄉,一條條道路,一輛輛公交,溫暖著百姓的出行路。
濮塘風景區“四好農村路▲
持續升級公共交通服務。我市創新服務多元化供給,先后開通通學、通游、通醫、通勤等定制公交24條,提供“幸福巴士”結婚定制等服務;推出14條“響應式停靠”公交線路;改善“硬設施”,新增和改造適老化站臺150余處;在安徽省內率先出臺公交駕駛員適老化服務規范,制定“四不五多六務必”工作標準,打造敬老線路3條。
持續提升公交服務品質。我市打造“一路有愛·幸福公交”服務品牌和“敬老文明線”“擁軍示范線”等6條特色線路;科技賦能智慧化出行,優化調度系統,新增客流分析、安全管理系統,精準排班,“可視化”緊盯安全,夯實保障能力;高鐵東站建設智慧交通信息綜合查詢屏14塊,開發智慧公交微信小程序,推出站臺碼、場景碼,讓乘客候車不“盲等”更精準。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