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素有“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譽,有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國字號金字招牌,綠色成績鑄就輝煌。
2023年以來,馬鞍山兩級法院傾力打造“青心詩城”司法品牌,構建“環資審判+生態修復+聯動協調”全方位司法保護體系,以法治力量護航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建設。
強化環資審判 共繪生態福地美麗畫卷
一直以來,追新逐綠,向美而行,是馬鞍山持之以恒的追求。
2023年7月,中國共產黨馬鞍山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擘畫了“七個強市”的建設藍圖,其一就是獨具特色的生態強市。2024年,馬鞍山陸續出臺《馬鞍山市生態環境保護九大提升行動方案》《關于開展綠美馬鞍山行動的實施方案》等,將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的目標付諸綠意盎然的生動實踐。
繪就生態福地美麗畫卷,厚植長三角“白菜心”的生態底色,離不開馬鞍山市兩級法院的司法保護。
▲馬鞍山褒禪山自然風景區
2022年底,被告人蘇某在含山縣某村附近的農田和山崗上設置175個捕獸夾獵捕野生動物,共捕獲華南兔3只,貉4只,黃鼬1只。經專業機構鑒定,8只野生動物總價值和環境損害總價值均為17040元。
含山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蘇某在禁獵區使用禁用工具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構成非法狩獵罪,判處被告人蘇某拘役五個月,承擔因侵權導致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7040元,并公開賠禮道歉。
馬鞍山有著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各類林業自然保護地,豐富的濕地資源使之成為眾多野生動植物得天獨厚的棲息和繁衍場所。針對濫伐林木、非法捕獵等破壞野生動植物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馬鞍山兩級法院始終堅持用最嚴厲的手段懲罰破壞環境資源的刑事犯罪,用最嚴密的制度修復已經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用最有效的司法舉措守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態福地。
“馬鞍山法院通過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與生態補償有機銜接的制度,確保環境司法始終與生態保護建設同頻共振,實現了懲治違法犯罪、修復生態環境、賠償經濟損失‘一判三贏’的法治效果,”馬鞍山中院行政庭(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花卉說。2023年以來,馬鞍山法院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訴訟案件658件,通過嚴厲打擊生態環境污染犯罪,充分發揮民事救濟修復功能,致力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追責到位、賠償到位、修復到位。
創新完善公益訴訟與政府磋商的銜接機制,在某公益組織訴安徽某水泥公司大氣污染公益訴訟案中,對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環境功能性損失,支持市生態環境局與某水泥公司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并邀請社會組織全程參與、監督磋商過程,切實保護環境公益的同時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
馬鞍山法院凝心聚力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對審理環境資源案件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的審判機制,其中含山縣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四合一”審判執行工作機制,將環資審判延伸至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的執行,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專門審判在保護環境方面的獨特優勢,實現了司法資源的最大程度整合。此外,針對審理難度較大或具有典型意義的環境資源案件,組成跨專業合議庭,保證案件審判的質量和效果。
▲馬鞍山中院聯合縣政府、縣法院等共同開展環境修復系列活動
守護綠水青山,司法責無旁貸。馬鞍山法院建立復合型環境資源審判專家庫,選任林業工程、土壤修復、環境檢測等多領域專家,參與全市法院環資案件審判、專題調研,在充分吸取專業性意見基礎上研究司法實踐中面臨的專業問題,進一步優化裁判標準。同時,強化高素質專業化審判隊伍建設,選優配強環資審判法官團隊,統籌適用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行政監督和非訴行政執行等方式,力爭把每一起環境資源案件打造成精品案。
立足生態修復 厚植一江兩岸生態底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司法護航“森森”不息。
2024年3月21日,第12個世界森林日,在含山縣姚垅行政村的一處林地,馬鞍山中院、含山法院干警和犯濫伐林木罪的朱某等三名被告人正拿著鐵鍬,挖坑、種苗、填土,忙得熱火朝天。曾經裸露荒涼的坡地,如今已恢復山川原貌,補種的樹木綠意盎然,呈現出新的生機。
▲馬鞍山中院巡回審判一批非法捕撈公益訴訟案件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綠化行動,而是一起濫伐林木案件生態修復責任的履行現場。這是馬鞍山法院首次以“碳匯修復+生態司法”的方式判令被告人履行生態修復責任,讓生態環境“破壞者”變身“修復者”。
2022年,因道路工程施工需要,朱某與含山縣某村副主任孟某達成協議,租用村土壟林場范圍內一塊場地作為中轉站。在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朱某以清理空地為由,濫伐林木83.3立方米,被告人孟某某、王某共同濫伐林木44.5立方米,將現場松樹等林木濫伐后對外銷售。含山縣法院經審理后認為三名被告人構成濫伐林木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和罰金的同時,判決被告人補植所濫伐林木三倍數量的苗木即6975株,并賠償因違法造成森林吸附碳匯功能損失的碳匯補償金12320元。
“該案還是近年來全市法院判決的補植數量最多、碳匯價值最大的一起環境資源類案件,是深入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司法助力生態修復的理念探索和創新,破解以往‘一罰了之’的做法,更好地反哺生態治理。下一步,馬鞍山法院將進一步發揮能動司法作用,強化審執合一機制建設,以環資審判工作實績共創美麗詩城。”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鐘源由衷地說道。
“青心詩城”司法品牌核心在于生態修復,馬鞍山中院行政庭立足不同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積極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修復方式,聯合檢察機關、行政機關現場驗收修復情況,實現判決與成效同步,切實擔當起守護綠水青山的司法責任。同時出臺《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修復資金暫行管理辦法》,明確在環境侵權民事案件中責令當事人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繳納生態修復費用用于實地或異地修復,形成“破壞—判罰—修復—監督”完整閉環,為生態修復落實落地提供更加嚴密的制度保障和重要政策依據,持續擦亮馬鞍山生態環保這張靚麗名片。
為此,馬鞍山法院結合屬地特色亮點,布局網格化生態修復基地,以點帶面推動轄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向縱深發展。繼設立全省首家長江生態司法保護增殖放流基地后,2023年6月2日在沃野平疇、水網縱橫的江心洲設立“長江大保護”司法基地,6月16日在群山環繞、風景優美的褒禪山風景區設立馬鞍山“雙碳”生態司法修復林示范基地。2013年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馬鞍山兩級法院在上通巢湖、下達長江的“水鄉澤國”——含山縣運漕鎮舉行生態司法修復增殖放流基地揭牌儀式,同時向長江支流裕溪河投放十萬余尾花鰱等魚苗。
▲舉行生態司法修復增殖放流基地揭牌儀式,并向長江支流裕溪河投放十萬余尾花鰱等魚苗
“串珠成鏈”的生態基地是集生態司法保護、生態法治教育、生態文化推廣于一體的重要保護平臺,旨在推進預防與打擊并舉,懲處與修復并重,不斷織密生態環境保護網。2023年以來,馬鞍山法院通過判決責令賠償義務人補種幼樹苗2306.88棵,補放魚苗156.6千克,承擔賠償金合計308萬余元,媒體公開道歉8件,為推動一江兩岸綠色發展、守護長江一江碧水貢獻功不可沒的司法力量。
注重聯動協調 筑牢生態司法保護屏障
山水之間,法徽閃耀。“青心詩城”司法品牌的培育,注重主動融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借力于府院協作、部門聯動、長三角跨域執法協作機制,不斷匯聚環境司法保護向心力。注重對內加強環境司法調查研究,對外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多向發力畫好環?!巴膱A”。
推進長三角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2022年11月,上海司法前沿論壇第六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司法研討會召開,馬鞍山中院行政庭法官焦明君作為安徽法院代表受邀參加,圍繞生態司法實務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與環保領域的專家、學者展開交流研討。馬鞍山中院與上海、浙江、江蘇等12家法院共同簽署長三角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協作備忘錄,構建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與嘉興、蘇州、上海法院共同研討審判熱點、難點問題,為長江經濟帶綠色協同發展提供堅實司法保障。
▲長江大保護司法修復基地
主動融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區域協同、公眾參與、司法保障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與公安、檢察、環境資源行政執法部門積極聯動,促進司法審判和行政共同治理。在某區檢察院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分局不履行監管職責公益訴訟一案中,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安徽省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石臼湖濕地存在擅自放牧的現象,羊群啃食草木植被破壞生態資源。區法院在審理后與檢察機關加強溝通交流,通過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有效遏制保護區內擅自放牧、釣魚等行為,這種實施監督促使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的做法獲得最高院的充分肯定。在王某訴縣政府不履行行政職責案一案中,縣法院充分發揮能動司法主動性,與政府職能部門一同厘清噪音類別、確定主管部門、尋找降噪方法、協調解決途徑,促成當事人和政府就噪音污染問題達成了《會議紀要》。
提升環境司法公眾參與度。2024年6月3日,在第53個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馬鞍山中院行政庭將法庭搬到了當涂縣湖陽鎮大邢村,巡回審理一批非法捕撈公益訴訟案件,現場邀請當地村鎮工作人員、護漁員和村民共30余人旁聽。徐某等6名被告在石臼湖自然保護區水域內,使用禁用漁具非法捕獲各類水產品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總價值近36.4萬元?!拔乙欢ㄎ〗逃枺辉僮銎茐纳鷳B環境的事情,以后會積極參加巡湖護漁等生態環境公益勞動,以身說法告訴周邊村民要遵守法律,保護環境!”庭審現場,被告人徐某陳述?!奥犃诉@個案件的審判,我們也懂了保護環境的法律知識和重要性,這里是自然保護區,為了子孫后代也不能干違法的事?!迸月牭拇迕耜惸痴f道。馬鞍山法院堅持專業審判與公眾參與相結合,推進環境司法公開,讓鮮活案例成為群眾共享的“法治公開課”,引導和提高社會公眾環境保護參與意識,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開展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生態環境日等主題聯動法治宣傳活動20余次。
▲送法進校園,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教育課
著力開展環境司法調研。馬鞍山中院行政庭聚焦審判實踐加強調研,切實發揮“審理一件,規范一類”的法律效果。行政庭干警編寫的環保公司聯合會訴水泥公司大氣污染公益訴訟等兩篇案例入選《中國法院2023年度案例》,同時被安徽省高院作為精品案例予以推廣。編寫的某化工公司破產重整案中,注重將環境污染治理和企業重整價值維護有機結合,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入選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典型案例。
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需要司法護航。馬鞍山法院將堅持樹立嚴格執法、維護權益、注重預防、修復為主、公眾參與等現代環境司法理念,全面保護長江碧水、礦山復綠、山林植被、文化遺址等每一個生態領域,為守護綠美馬鞍山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