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終有所成。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圍繞“高”“新”做足文章,拉高標桿、爭先進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經濟指標穩步增長,規模實力持續增強,錨定年度目標,奮力沖刺書寫經濟精彩答卷。
高位推動項目建設
夯實“穩”的基礎
塔吊高聳、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爭分奪秒……進入項目建設高潮期的慈湖高新區在寒冬依然氛圍火熱。
日前,省政府對外發布了2022年第二批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慈湖高新區雙聯科技5G通信、5G光電顯示和新能源汽車材料制品生產線及其配套裝置,凌瑋科技年產2萬噸超細二氧化硅系列產品等8個項目入選,總投資額22.4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8億元,極大地調動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慈湖速度”正是慈湖高新區沖刺“百億產業 千億園區”的生動縮影。
今年1-10月,慈湖高新區錨定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完善重大項目服務和工作機制,有序推進省、市88個年度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17億元,投資完成率100.1%,超序時進度16.8個百分點;計劃開工項目22個,開工率95.7%,超序時進度12.4個百分點;計劃竣工項目19個,竣工率89.5%,超序時進度6.2個百分點。完成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4個,是市考核任務的141.67%,超序時進度58.34個百分點;完成新投產5000萬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8個。一批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預期效益大的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和竣工投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項目支撐,慈湖高新區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15億元,增長6.1%。1-10月實現規上工業增長10.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25.3%;高新技術產業增長95.3%,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9.5%……項目建設高潮迭起,發展步伐鏗鏘有力。
傲人成績背后是真抓實干。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達產、達產項目抓上規,高新區時刻繃緊時序進度這根弦,堅持“四督四保”“項目包保”等制度,深化“七未”項目攻堅,全面重點項目區領導包保制度,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調度推進機制,著力攻堅解決項目審核備案、規劃、土地、環評、安評、圖審、施工許可等前期報批報建問題,供地、征遷、資金籌措、水電氣報裝等要素保障問題,開工、竣工、節點計劃等序時進度問題,及時發現問題、精準攻堅突破,形成了大抓項目、蓄勢聚能的良好氛圍,切實當好全市項目建設重要戰場。
“科技貸”工作推進機制論證會
馬鞍山生物醫藥產業論壇現場
攻堅克難雙招雙引 增強“進”的力量
產業發展,招商為要。慈湖高新區在“率先”上搶先機,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全力提升“雙招雙引”質效。
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是高新區的一家以生產和銷售鈦白粉為主的企業,在高新區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導下,十年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管理、推進產品升級換代,產能提升至粗品15萬噸、成品30萬噸,是原先的2.5倍和3倍。前三季度完成產值42.1億元,行業排名全國第二。
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深化產業發展全景圖、招商線路作戰圖,完善節能環保及新材料、電子通信、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業“3+1”主導產業,加強招商隊伍建設,狠抓產業鏈招商。聚焦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和價值鏈的高端環節,瞄準“三類500強”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外資企業,全力推進重點區域發展、重要產業布局、重大項目落地,構建具有慈湖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如今,類似金星鈦白這樣延鏈補鏈強鏈的在慈湖高新區俯拾皆是。馬鋼誠興、國能神皖、健鼎化工、華旺等企業健全了節能環保產業鏈;瑞斯康達、中電泰日升、云佳智能等項目挖潛了電子通信產業鏈;馬鋼新特鋼、金星鈦白、奧盛新材料、科思化學等龍頭企業推動產品逐步向高性能材料、精細化工新材料、特種專用材料領域延伸,產業鏈招商有力有效。
主動作為,扎實推進。高新區管委會牽頭建立重點招商項目庫、招商企業目標庫等,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承接產業轉移,大力推進與江寧濱江開發等地產業協作。拓展委托招商、推介招商、駐點招商、以商招商等渠道;實施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注冊、到資、立項、開工、投產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累計外出招商150余次,接待來訪客商200多批次,招商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
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6個,其中億元以上有華旺年產30萬噸高性能紙基新材料項目、深馬慈湖科技產業園項目等4個項目投資超20億元,夯實了產業發展的“壓艙石”。
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廠部廠部
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廠部
加速創新驅動發展 匯聚“新”的動能
10月8日,慈湖高新區成功發放首筆“科技貸”300萬元。“科技貸”面向有融資需求、重點扶持的科技型企業,擔保機構、合作銀行、政府資金池共同為企承擔風險,打通貸款融資渠道,靈活設置反擔保措施,正是優化科技金融創新服務、護航企業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
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全國350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名單,作為全市唯一,慈湖高新區夢之灣眾創空間成功摘得這塊“國字號”金字招牌。而這僅是熱土一隅,就拿慈湖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來說,該孵化器累計孵化企業306家、畢業企業82家,產業領域覆蓋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26件,其中發明專利高達278件。86家在孵企業今年總產值即將破2億元,實現稅收超1000萬元。
創新是進步之源、發展之魂。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創新要素集聚,深入推進創新創業工程,著力構建“創業大學—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為企業提供“普惠制+定制化”服務,常態化組織培訓培育活動,并根據企業規模體量、發展階段和實際需求,提供發展規劃、項目申報、政策申請、金融扶持等“菜單式”服務,提升創業成功率。目前,高新區孵化載體已累計孵化企業518家、團隊61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5家,獲得專利授權943件。
筑牢創新平臺,資源加速聚集。依托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高新區管委會推動與大院大所的深度產學研用合作,實施全鏈條人才政策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雙創人才集聚,引導構建點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創新主體協同的聯合體系。目前已建成國家級創業載體2家、省市級6家,省級研發平臺13家;80%以上科技型企業和中科院、東南、南航、復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關系。
今年以來,高新區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2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6家,創歷史新高;發布、落實科研助理崗位397、346個,超額完成目標,科技部、省科技廳來函表揚;培育重大創新平臺4個,新登記科技成果266件,設立“研發飛地”1家……這片熱土上,“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蔚然成風。
雙創基地
產城融合服務先行 助推“質”的提升
作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緊緊圍繞爭做“三高地、兩先鋒”,圍繞“產城一體 、一區多園”深化改革、優化服務,推動發展勢能加速釋放。
精準規劃推動產城融合。結合畝均效益評價和低效用地清理,加快推進片區綜合開發。以G205沿線整治提升、寧馬城際沿線整治提升等為重點,結合長江干支流1公里規劃調整,重點布局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產業及寧馬城際城市會客廳項目,促進西部片區產業轉型和環境提升。大力推進智慧小鎮建設,圍繞大健康、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等產業優化健康小鎮規劃布局,推動東部片區產業加快集聚;加強城鄉品質提升,構建優良宜居環境,高新區累計完成住房和城鄉建設“四合一”投資6.69億元。
智慧小鎮
安徽皓元藥業有限公司項目
中電泰日升
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力配合做好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寧馬城際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完成S105(慈湖犁尖灣—聯合西路)改建工程、慈湖高新區界牌樞紐公交車站項目工程等。以南京濱江開發區、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為重點,加快推進省際高新區產業合作,對接知名高校院所,今年新簽約長三角地區項目36個,總投資228.2億元。主動與長三角地區創新鏈、資本鏈、技術鏈、人才鏈有機融合,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馬鞍山雙創基地入駐企業14家,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家。寧馬科創園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入駐企業9家,集聚各類人才超200人。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編發慈湖高新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簡明手冊》,暢通企業訴求受理渠道,組織“新春訪萬企 助力解難題”“優環境 穩經濟”省、市領導接訪活動13場,149件由高新區牽頭辦理事項均全部辦結。今年累計落實減稅降費3.9億元,為近500家(次)企業兌現政策資金7.9億元;幫助企業解決政策性擔保貸款1800萬元,推動各金融機構為園區200余家企業累計授信25億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網上平臺辦件1.5萬件,全程網辦率、承諾時間辦結率、均為100%。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下一步,慈湖高新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不斷激發全區團結奮斗、實干爭先的創新活力,全力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貢獻力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