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萬千石臼湖
葉家橋
博望多山,十里橫山,渾厚綿延;博望多水,千頃石臼湖,水波連天。
光陰流轉,山,還是那座山,但變了模樣。山川著綠,林海生金,懷擁五彩斑斕的鄉野,蕩起村強民富的歡聲笑語。
歲月更迭,水,還是那片水,卻生機勃發。漁民上岸,圍網拆除,重現萬物繁茂的勝景,繪出人水和諧的嶄新畫卷。
時間不語,山水為憑,一幅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的美麗畫卷正在博望大地漸次展開。
十年櫛風沐雨,不變的是守護綠水青山、逐夢金山銀山的決心和干勁。十年來,博望區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深化改革創新,大膽先行先試,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生態產業要動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生態優先,行穩致遠;以綠為底,進而有為。站在新起點上,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博望,正在向我們走來。
采茶
董山里村
多彩雙尹
高潮河公園
蓮華廣場
臺企喬崴進研發新機床
希望的田野
小康村
蟹肥人樂
十年一曲生態之歌
平靜的湖面熱鬧起來,清脆的鳥鳴劃破天際。每年冬天,數以萬計的候鳥,跨越數千公里,從遙遠的北方飛到石臼湖,在此越冬。體型龐大的鴻雁、輕盈優雅的天鵝、胖乎乎的豆雁……都成了這里的常客,鳥類“大熊貓”丹頂鶴更是在2021年兩次到訪。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如此美景,是大自然的饋贈!石臼湖,連長江,跨皖蘇,如翡翠一般,鑲嵌在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當涂縣、博望區一縣三區交界處。其中,10667公頃的水面,博望占了4132.93公頃。
如此美景,更是好生態的禮贊!曾經的石臼湖,竹竿林立、圍網密織,長期高密度養殖,讓水質持續惡化,嚴重影響了魚類洄游、候鳥棲息。2017年,簽訂共治聯管協議,拆除湖區所有養殖圍網;2019年,拆解漁船,漁民退捕上岸;2022年,再簽《環石臼湖聯合共治協議》,提出打造全國幸福河湖樣板的美好愿景。
天生麗質更需精心呵護,綠色之于博望,不僅是美譽,更是責任。為了鞏固發展生態優勢,博望全力做好“綠”的守護人。
成立工作委員會、領導小組,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強對生態環保工作的統一領導;考核倒逼、建立機制,建立區、鎮、村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形成區委區政府牽頭總攬,鎮村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落實行業監管責任、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群眾積極參與的齊抓共管格局。
編制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出臺全域人居環境整治、畜禽規模養殖等行動計劃,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清零,突出項目拉動,系統謀劃五大類25個生態環保項目;簽署《石臼湖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跨界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加強區域環境聯防共治工作……頂層設計不斷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日漸清晰。
打造“產城一體,宜業宜居”的生態新城,十年共譜一曲生態之歌,博望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厚植綠水青山底色
橫山步道美如畫
橫山勝景
如果說,石臼湖和橫山如兩顆明珠熠熠生輝,那秀麗的博望河,就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穿城而過,靜靜地哺育著沿岸的人民。
“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它就變了色了。”在河邊長大,今年50歲的張元寶回憶,那時工廠落地、人口聚集,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又沒跟上,附近的生活、生產污水和垃圾直接入河,造成河床淤泥堵塞、河面垃圾漂浮,河水也變得越來越臭。
“不能再讓母親河受到傷害!”2016年,博望區全面啟動了博望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控流截污、清淤疏浚、投放水生動植物,水開始變清;綜合運用植物浮島等生物凈化方法,將公園綠地串聯起來,景開始變美。“如今,博望河重現水清岸綠,每天早晚來散步、跳舞、健身的市民不下千人。”張元寶笑得開懷。
城市之美,最美在水。博望區從源頭出發,加強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成并投用博望東區污水處理廠、丹陽片區污水處理廠、新市工業園污水處理站;強機制管理,全面建立區鎮村三級河(湖)長制,加大巡查監測力度;還水清岸綠,完成博望河、小溪港等黑臭水體治理,并不斷向農村延伸,治水不遺余力。
既要綠水長流,也要空氣常新、大地常綠。
在馬鞍山市威利堅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綠意盎然的廠區里,噴漆房和危廢庫分隔兩邊,如環保衛士一般,阻隔著空氣、土壤污染。“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加大投入,進行通風管道等環保設施改造。”該企業負責人周煜說。
該區堅持“治污、抑塵、控煤、限車、創綠”,狠抓源頭治理,打響藍天保衛戰,關停取締52家“散亂污”企業,完成17個涉噴漆工藝企業噴漆房建設、8個燃煤鍋爐整治,100多家涉氣企業裝上了視頻監控;引入環保管家、大氣管家,利用小型揚塵站、激光雷達等專業設備,使空氣污染防治不斷走向專業化、精細化、常態化。
同時,該區還堅持“全覆蓋、零容忍、明責任、嚴執法”,加強固廢源頭管控,打好凈土持久戰,對產廢企業開展專項督察,指導并督促企業對固廢進行合理分類、臺賬建立、規范設立標識標牌等,嚴查擅自處置固廢的違法行為。同時,為了規范固廢的貯存和轉運,該區在三鎮分別設置固廢臨時堆放點,并委托專業單位轉運處置,規范處置工業固廢。
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如今的博望盡顯綠色之美。
擦亮金山銀山成色
走進喬崴進(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機床快速運轉,生產一片火熱。疫情當下,一臺機床能賣到三四百萬元,上半年訂單達1.5億元,同比增長50%,喬崴進靠的是什么?
“我們的產品更智能、更穩定。”喬崴進公司營銷總監吳奇益給出答案,而這背后,源于企業始終牢牢抓住技術改進這一核心動力。指著一臺龍門加工中心,吳奇益舉例,“這臺機床采用雙螺桿驅動,響應速度比普通機床快20%—30%,并且添加了全自動角度頭,實現全自動360度加工。”
綠色,是博望的生態優勢,更是博望綠色崛起、換道超車的發展競爭力。
近年來,博望區加快刃模具、機械配件、鑄鍛造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以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為主線實施技術改造;嚴守生態底線,提升土地等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培育壯大新材料等戰新產業,有效夯實生態本底。
工業“向綠轉身”,農業、旅游“逐綠而行”。
走進博望鎮紅陽村白茶種植基地,一株株茶苗迎風招展。2019年,博望鎮從浙江安吉招商引資引進“白葉一號”項目,采取“公司+村委會(合作社)+農戶”模式,開發種植白茶。村黨總支書記邰能康說:“我們計劃分三期,打造千畝茶園,不僅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以上,還將新增就業崗位超300個。”
千畝茶園
來到丹陽鎮百峰村,當家塘碧波蕩漾,簡約徽派建筑整齊劃一,一座座小樓白墻灰瓦,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走出開山炸山的過往,71歲的陳國祿養起魚蝦和山雞,種起果蔬,開起農家樂,同樣是靠山吃山,收入卻翻了番。他說:“還是現在日子好啊!”
百峰村
昔日的荒山,成為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曾經的礦山,崛起富美生態家園。回眸十年,這樣“點綠成金”的例子在博望還有很多。
近年來,博望區充分利用豐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不斷放大生態優勢,以保護和開發雙向發力的思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橫山、石臼湖等景區效益日漸放大,百峰村、童王村等鄉村旅游聲名鵲起,觀景、采摘、美食、休閑等業態融為一體紅紅火火,正為博望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