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氛圍還未消散,歡聲笑語仍在大街小巷此起彼伏。此時,為期一個月的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2025年度“新春走基層”主題采訪活動圓滿收官。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記錄溫暖瞬間,為城市新春增添亮色。
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扎根基層,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社區角落,用腳步丈量馬鞍山的每一寸土地;他們奔赴一線,穿梭在建設工地、交通要道、民生現場,用鏡頭捕捉新春里的每一個動人瞬間,用文字記錄下新春里的每一份喜悅與期待。他們用敏銳的視角觀察城市的每一個細節,用細膩的筆觸描繪新春里的每一份溫暖,用堅定的信念傳遞這座城市的奮進力量。
最美的風景在基層,最深的感悟也在基層。這不僅是一場深入基層的采訪之旅,更是一次責任與擔當的踐行之旅。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的新聞工作者們以筆為媒、以心為筆,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報新聞工作者的初心與使命。他們用一篇篇“接地氣、冒熱氣、有深度”的精品力作,生動展現了這座城市在新春里的新風貌、新氣象,為新春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聚焦城市發展 展現奮進之姿
從熱火朝天的項目現場,到充滿生機的鄉村田野;從繁忙的生產車間,到充滿希望的科技前沿,馬鞍山大地日新月異,為“新春走基層”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良好的傳播土壤。
在《江河之間建大閘》一文中,與嚴寒的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記者吳黎明來到姑溪河當涂閘樞紐工程建設工地現場,通過采訪一線工人和項目負責人,記錄下工程建設的艱辛與成就。他深刻感受到,基層一線是新聞素材的源頭活水,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切感受到城市的速度與激情,記錄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奮斗故事。
《在這里,創新引領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由記者鄔剛采寫。他來到十七冶技術中心大廈實地采訪,這里不僅是城市建設的前沿陣地,更是技術創新的試驗田。文章以小見大,展現了馬鞍山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效。通過深入采訪,鄔剛挖掘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故事,生動展現了我市在經濟建設上的新成就,傳遞出這座城市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奮進姿態。
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的記者們深入項目建設現場、企業生產車間、科技創新前沿,用筆觸記錄下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熱”力全開,“焊”動未來》則聚焦火熱的生產一線,反映出馬鞍山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節后復工忙,奮戰“開門紅”》報道了企業在新春后的忙碌生產景象,激發了全市人民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斗的熱情。
我市在城市發展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居民生活質量,一篇篇熱氣騰騰的“新春走基層”稿件就是最生動的注腳。
深入民生現場 傳遞溫暖之情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過去一個月里,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的記者們走進社區、鄉村、福利院等基層一線,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新春里的民生百態。
在《公辦托育園:做“適合中國寶寶”的托育》一稿中,記者張令琪實地探訪了全市第一所公辦托育園——雨山區秀山文苑托育園。這里不僅有專業的師資力量,還采取“醫育結合”模式,從孩子的生長發育、動作、語言、認知、情感與社會性等方面開展全日照護。從“幼有所育”向“幼有優育”提升,源于我市持續完善托育服務體系和積極探索托育服務模式。
一篇篇貼近百姓生活的稿件相繼推出,記錄鄰里互助的溫情,傳遞平凡生活的美好,讓文字浸潤人心。《機關大院成了返鄉人的“家”——免費停車能充電,熱水供應不停歇》一文讓讀者通過一張張返鄉人員的笑臉,感受到城市的溫度;《福利院里的暖心守護》聚焦市福利院的手工坊,展現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守護;《“家門口”的中醫館,服務居民“零距離”》報道了基層中醫館的便民服務,展現了馬鞍山在醫療衛生服務上的貼心舉措……
開展困難職工幫扶救助,為困難職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學、醫療救助等服務,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的生活壓力;通過實施“困有所扶”“養老服務”等改革舉措,有力回應了群眾的期待,努力讓困難群眾臉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愛。近年來,我市持續發力改善民生,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文化傳承 彰顯文化底蘊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的記者們在“新春走基層”主題采訪活動中,通過深入社區、文化場館和基層一線,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創新實踐,在一篇篇報道中展現了馬鞍山以文化人、以文潤城的生動實踐,讓城市的文化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在《蒙學經典“活”起來》一稿中,記者走進建設中的千字文數字館。這是全國唯一以千字文為內容的數字化研學場所,也是我市首座以數字化科技手段呈現傳統文化的場館。記者通過細致觀察和深入了解,生動報道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展現了馬鞍山在文化傳承上的積極探索。
在2025年“非遺賀新春,文化中國年”非遺民俗展演活動中,記者鄧婷婷通過稿件生動呈現了“黃陂龍燈”“含山扎彩”“丹陽皮老虎”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寫下稿件《非遺鬧新春 年味別樣濃》。稿件通過照片與文字,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市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在城市,不斷提升各級政務服務窗口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交通場站、景區景點等公共場所的服務質效;在鄉村,建設“新風堂”,舉辦移風易俗活動,有效遏制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一個個故事見諸報端,充分體現了我市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有力舉措。
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2025年“新春走基層”主題采訪活動,通過深入基層一線,采寫了一批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作品,生動展現了馬鞍山在經濟、民生、文化等多方面的喜人變化。這些報道不僅記錄了城市的發展歷程,更激發了全市人民的奮斗熱情,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四力”,深入基層,用更多優秀的作品記錄城市發展,講好馬鞍山故事。
(記者 任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