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咚咚鏘……”2月12日上午,當涂縣太白鎮新橋小區中心廣場上鼓樂齊鳴,經幡招展,人聲鼎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三圣儺舞”展演活動拉開帷幕,古老的當涂民俗為佳節增添別樣的儀式感。
只見三名舞者前簇后擁,身后跟著鼓樂吹打一隊人馬,“臉子”佩戴著紅、綠、黑三色且形象猙獰的面具,揮舞著手里的木槌、鐵鏈、狼牙棒,伴著鼓、鑼、鈸和嗩吶等清脆嘹亮的樂聲,邊舞邊“儺、儺……”地呼喊,忽而前進,一會又突然轉身,奔向各個角落。儺舞者的服裝、面具、紅寶劍、紅錘、綠色狼牙棒、黑鐵環、黑鐵索等,以及走跳各種寓意的步伐,都展現了當涂儺文化的地域特色。
“特意帶孩子來看‘跳臉子’,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太白鎮新橋村村民王婷高興地說。
“到了晚上,就會上演村民們喜聞樂見的跳財神環節。”當地村民方子龍說,屆時,舞者會挨家挨戶在門口繞圈,擺好架勢,聽到村民燃放爆竹后立馬跳起儺舞。有村民會送來茶葉蛋,據說吃了被“財神”摸過的茶葉蛋能辟邪;還有村民走到舞者身邊兜起圍裙接元寶,祈福納財。
流傳于當涂縣太白鎮塔橋古街等沿江地區的民間儺舞“三圣儺舞”,起源于漢朝,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時當涂經常洪水泛濫,百姓苦不堪言。人們寄希望于儺神、圣雄辟邪驅魔,消水厄、病災,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于是衍生出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三圣儺舞”,因地處天門山腳下,又稱“天門儺舞”,當地村民稱儺舞為“跳臉子”。2017年,“三圣儺舞”被列為安徽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太白鎮中心文化站負責人表示,“三圣儺舞”延續下來的不僅是一門古老的手藝、形式,更是無數匠人在千百次經驗捶打后留住的民俗文化結晶,是歲月饋贈后人的寶貴財富。近年來,太白鎮高度重視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如今,“三圣儺舞”不僅深受本地人喜愛,還成功走出了當涂縣,被邀請到浙江麗水、江蘇鎮江、安徽黃山等地進行展演。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