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含弓戲”傳承發展交流會在含山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戲曲專家齊聚含山縣,共同探討“含弓戲”的傳承發展。
座談會上,專家們深入探討了“含弓戲”的歷史起源、發展脈絡以及重要價值,并結合實際案例剖析其獨特的唱腔、表演特色以及劇本創作的精妙之處。專家們還就如何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推動傳統戲曲推陳出新,從而把“含弓戲”唱得更響、傳得更遠,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據了解,“含弓戲”,起源于明朝嘉靖,興盛于清朝嘉慶,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板式豐富主腔突出,表演細膩妙趣橫生,且凝聚鄉情、傳遞戲曲神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編入《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是全國348個稀有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省級非遺。
近年來,含山縣高度重視“含弓戲”的傳承與發展,出臺專項文件支持“含弓戲”申報國家級非遺,全面升級改造含山劇院,成立含弓戲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復排《劉二姑吵嫁》《白樓恨》等傳統劇目10部,創作《信仰的力量》《家有龍寶》等現代小戲37部,累計收錄曲譜72首、劇本25部,《王智貞描容》成功入選文旅部優秀傳統折子戲復排名錄。
(記者 況安軒 通訊員 李佑勝 唐延豪)
[編輯:
吳傲飛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