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水塘里,水草依然豐茂。
“冬天養好草,春夏才能養好小龍蝦。”1月14日下午,在當涂縣姑孰鎮宗和村村民周小偉的小龍蝦養殖塘里,鎮農業農村辦公室副主任陳曉方帶著徒弟趙越坐上小船,一邊察看水草長勢,一邊叮囑周小偉要加強肥水保草措施,為3月份投放蝦苗做足準備。參加工作才16個月的趙越認真地聽著、用心地記著。
陳曉方作為師傅帶上趙越這個徒弟是去年4月份的事。為全面提升年輕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水平,促進年輕干部盡快成長,姑孰鎮黨委開展“師帶徒,傳幫帶”活動,在結對儀式上,師徒倆結成對子。陳曉方是土生土長的水產專家,有30多年的工作經驗,手握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的高級職稱。趙越于2023年9月份入職姑孰鎮農業農村辦公室,雖然在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但一直在城市學習生活,對農業農村缺乏感性認識。
“實行‘師帶徒’后,陳主任既是領導,又是師傅,師傅通過言傳身教,在工作中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壁w越深有感觸地說,在“師帶徒”的過程中,師傅還針對自己的業務范圍,制定了個性化的輔導計劃,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能,還學會了如何與群眾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有一次,趙越跟隨陳曉方下村,走到一條小路,由于前一天晚上下了雨,道路泥濘,但陳曉方仍然一步一腳印走在前面,不嫌臟不嫌累,走到田地里彎腰檢查菜籽播種情況。檢查完之后,陳曉方發現旁邊有一戶養殖戶養殖了羅氏沼蝦,于是,他邊觀察,邊傳授羅氏沼蝦養殖知識,還添加了養殖戶的微信,方便提供服務。趙越從這一幕中,學到了作為農業工作人員,既要敢于吃苦,又要多掌握自身專業知識,與農民交流才能不做“外行”。同時,身為公職人員,更不能高高在上,而應該積極主動為群眾服務。
在與宗和村一路之隔的關馬村草莓大棚里,洋溢著盎然的生機與豐收的喜悅。另一對師徒正和種植戶探討草莓銷售的事。師傅是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波,徒弟是下村工作才5個月的選調生郝嘉璐。
“今年的草莓產量高、質量好,就是擔心銷量和價格,村里一直忙著給我們牽線搭橋?!辈葺N植戶江菲菲說,線上,村里創辦青創基地電商中心;線下,與城區東營社區搭建城鄉合作共贏平臺,拓展社區代購點、線上小程序等消費體驗方式,拉近本地特產與消費者的距離。
“村里的土特產要想賣出好價錢,辦好青創基地電商中心很重要。”研究生畢業的郝嘉璐學的是鄉村規劃專業,來到村里后,就對村特色產業和集體經濟發展產生了濃厚興趣,驚訝于一個小小的關馬村不僅有品類豐富的特色農產品,還有快遞站、電商公司、糧油加工廠、農資銷售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農產品產供銷產業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但又很快發現,村里的青年創業基地電商中心場地太小,已跟不上發展的需要。恰巧村小合并,校舍空置出來,青創基地電商中心擴張有了希望。她急忙找來馬鞍山學院環境設計、視覺傳媒專業的大學生,開始了效果和文創設計,準備對電商中心和土特產包裝進行提檔升級。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郝嘉璐進入角色這么快,用她的話說“離不開師傅的言傳身教”。她清楚地記得,初入基層,作為村黨總支書記助理,第一件接觸的村務工作就是做會議記錄,第一次參會時,對每一項議程沒有概念,會后師傅耐心地向她逐條解釋,還會抽出時間幫她修改會議記錄。來到基層,不能只停留在筆頭,更要成為田頭的??汀煾祻淖咴L調研慰問到防火禁燒巡邏,從踏勘耕地、農場、蔬果大棚和科研基地到調研發展電商、融合二產、延伸三產的項目場地和相關主體,指導她從基層實踐中積累經驗,在筆頭和田頭的互相轉化中增長才干。
“師帶徒,不是師傅給徒弟去撐撐場子,而是師傅要幫助徒弟去干出樣子。”張曉波坦言,打鐵還需自身硬,既為“師傅”,那么這兩個字也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自身不斷地學習、進取,才能切實地“傳”出知識、“幫”出成長、“帶”出骨干。
“師帶徒,是優良傳統,將此植入到黨建人才培養工程中,可加速年輕干部的成長?!惫檬腈傸h委書記方秀武說,該鎮對工作不滿3年、35歲左右的年輕干部,指定一名思想和業務都過得硬的部門負責同志“以老帶新”,采取“1+1”的方式,簽訂結對書,確定師徒關系。通過在思想上引導、業務上輔導、工作上指導、言行上教導等方式,幫助徒弟加快成長。目前,全鎮已有14對師徒結對,師徒之間加強溝通交流,互幫互助,互學互促,共同提高,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