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瑞泰馬鋼專業技術人員正在利用“透明工廠2.0”系統里查看RH產線的成型工序。
前不久,瑞泰馬鋼“透明工廠2.0”入選全省首批通用人工智能應用標桿示范場景,獲得獎補資金100萬元。
從按噸賣耐火材料到按鋼鐵產量結算,從三個人協作負責一臺機器到一個人巡查兩臺機器,從多部門人工統計數據到一鍵生成生產計劃,瑞泰馬鋼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的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
“自去年‘透明工廠2.0’系統上線至今,已經生成生產經營中所需數據4000萬行。”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數智辦)副主任邵輝介紹,“透明工廠2.0”打通了各業務部門數據間的聯系,檢化驗數據、設備數據自動產生、自動傳輸,能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透明工廠2.0”系統上線后,該公司生產效率提升了30%,訂單交付率達95%以上。
今年以來,雨山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創新型城區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作用,著力推動全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年新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45家,同比增長65%,預計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20家。納百川、新康達成功入選全市首批瞪羚企業。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61.33%,位居全市第一。
此外,雨山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科技產業融合。成立河海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皖工雨山分中心,積極對接南京創新資源,常態化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促成晨光高耐磨、雨山冶金等15家企業與暨南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
截至目前,該區共有各類創新平臺119個,以寶武系、中鋼集團等為代表的大院大所、駐地央企和天一重工、新康達、納百川等龍頭企業,已成為該區骨干科研企業,科技創新資源得到有效聚集。在2024年全省各縣、區科技創新指數排名中,雨山區居全省45個市轄區的第6位。
雨山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區將緊跟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需求,結合主導產業、未來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科創政策環境,強化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催化科技產業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文圖/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段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