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以“企聲響應”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案例,憑借突出的創新性、實效性與示范價值成功入選“2024中國營商環境50人論壇”地方政府營商環境優秀案例。
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更是吸引力。近年來,我市創新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打造“全鏈條式服務”,用心譜好優化營商環境的“三部曲”,奏響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精準解難,奏響“安心曲”
以企業訴求為“第一信號”,我市搭好親清平臺,用真招實招為企業紓困解難。在每周開展的“采石會客廳”政企面對面活動中,企業家暢所欲言,無論是政策落實的困惑、要素保障的難題,還是市場拓展的瓶頸,都能得到充分探討與回應。
安徽林春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春和公司)位于博望區,主要經營傳統糕點和傳統醬腌菜。10月15日,公司總經理陶賢霞受邀參加“采石會客廳”企業接待日活動(地方老牌名品發展專場),提出了希望政府部門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用地的訴求。
隨即,市工信局、博望區政府等相關部門赴企業對接。經過多方協調,11月18日,林春和公司與山寧村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將建設2400平方米的食品生產基地。“非常感謝!產品展銷中心也成功被認定為研學基地。”陶賢霞表示。
市直部門、縣區載體聯動服務,將企業“疑難雜癥”作為“必答題”精準施策。數據無言,最有力量。“采石會客廳”169場系列活動已邀請2536名企業家、各行業代表參加,協調解決涉企問題1309個,見證了以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的有益探索。
數智賦能,奏響“高效曲”
在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我市乘勢而上,借助數智力量提升服務效能。我市搭建“惠企通”服務平臺,聚焦企業政策申報前、中、后各個環節,以大數據、信息化為“引擎”,構建起“1平臺+9應用”的服務模式。通過這一平臺,政策得以“一站”歸集,平臺之間實現“互聯互通”,申報流程“一網通辦”,成為全市企業服務的“總入口”與政策兌現的“總出口”。
“您好!貴公司申請[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場、圃、庫)主體補助]政策,已完成兌付,兌付金額20萬元,具體詳情可登錄http://mashqt.cn進行查看。”在收到“惠企通”平臺的短信后,安徽省連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欣喜地表示,“數字賦能,不僅為企業節省了時間與精力,還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了解,為加速政策紅利兌現,我市對于“達標類”“認定及資質類”等滿足特定條件即可獲得獎補的產業政策,統一納入“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并將流程精簡為“部門主動審批、預警比對、資金兌現”三個關鍵環節。
“惠企通”平臺還精心打造特色服務。“惠企市場”匯聚了12類1130個服務機構名錄,涵蓋財稅服務、法律服務等領域,為企業提供豐富多樣的公共服務資源;“供需大廳”則成為企業拓展合作的“橋梁”,有力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與本地化配套。
法治護航,奏響“和諧曲”
一流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金鑰匙”。
某智能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向市企業服務中心反饋問題:相關部門檢查發現公司有臺小設備熱潔爐沒有環評相關文件,企業已第一時間整改到位,且一直以來非常注重安全及環保的投入建設,希望能協調從輕處理。市企業服務中心接到訴求后,迅速轉至市生態環境局,市生態環境局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規定,鑒別其屬于輕微環境違法,擬對企業不予行政處罰。這一柔性執法,是我市凝聚法治力量、以法治之“盾”護航企業發展的縮影。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回應企業在執法司法領域的訴求,市工信局對接市政法單位,將政法系統涉企服務納入“惠企通”平臺。目前,市公安局“企呼警應系統”,市司法局法律、仲裁服務系統,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調解服務系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服務系統共11個網站成功鏈接至“惠企通”平臺。企業通過“惠企通”平臺可辦理運輸證的審批及核銷、法律問題咨詢、涉企違法行為控告、網上立案等事項。
改革無止境。“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發揮市企業服務中心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作用,實施線上線下‘雙向互動’服務,打造‘企聲響應’2.0版!”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