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患者“一床難求”之憂,我國多地醫院探索試行“共享病床”——打通各科室,醫院哪里有病床,患者就住在哪里,讓全院床位成為流動的共享資源,減少患者入院等待時間。(12月11日《北京青年報》)
醫院里的病床有多緊張,相信不少人都有所體會。在一些熱門科室,病床“走”出病房、擺進走廊,有的甚至連“走廊里的床位”都要排隊。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為79.4%,其中三級醫院91.1%,二級醫院74.3%,一級醫院54.1%。一邊是某些科室走廊內“床”滿為患,一邊是部分科室尚有余閑。平衡各科室之間的床位使用,是提高患者就醫體驗的題中之義。“共享病床”的推出,打破科室間床位壁壘、提高床位利用率,有效緩解了熱門科室床位緊張的問題,不失為“以患者為中心”的生動實踐。
在提高床位利用率的同時,也要考慮“共享床位”可能帶來的難點。根據以往經驗,住院醫師的辦公室往往設立在住院科室附近,以防患者發生臨時情況。“共享床位”的推行,讓部分患者轉移至其他科室,難免增加了醫患之間的溝通成本。而站在患者和家屬角度,住得離主治醫生遠了,也容易缺少“安全感”。針對這些現實問題,不少醫院在推進“共享床位”時遵循“醫生跟著患者走”的操作模式,盡可能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接下來,要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科學調配科室分區。通過大數據測算,對住院部布局進行優化,讓高需求科室與床位相對充裕的科室比鄰而居,有效縮短醫患間的物理距離。強化全科護理能力。可對護士隊伍進行針對性培訓,提升其跨學科護理技能,打造全科護理團隊。也可成立緊急醫療救護快速反應小組等機動部門,對“共享病床”患者數據進行監控,確保危急重癥病人能得到及時、規范的急救治療。(劉碩)
[編輯:
董磊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