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烏鎮,粉墻黛瓦,小橋流水。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的665家中外企業與機構參展,全球互聯網領域近60家國際高端智庫交流碰撞,共同擘畫世界互聯網下一個十年。
古鎮風云會,“數字長三角”。站在第二個十年的新起點,回溯“網事”歷歷在目,展望未來風光無限。如何在“新十年”借助人工智能的東風,擁抱數字未來,共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長三角數字經濟騰飛和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面臨的嶄新課題。
乘“數”直上,12萬億元的背后
11月21日,在浙江嘉興烏鎮舉辦的2024年數字長三角發展大會上,《數字長三角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和《長三角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榜單》正式發布,世界從中窺見數字經濟的巨大威力和無限潛能。
《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是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數字經濟建設成績斐然。截至2023年年底,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經突破12萬億元,占三省一市GDP總量的40%以上。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長三角一體化也在擴容提速。據了解,參與長三角共建數字文明“烏鎮對話”合作機制的城市已從此前的16個拓展到20個。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發展大局和全方位改革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王崧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6年來,三省一市在數字領域形成了較好的合作基礎。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我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產業的主要集聚地。2023年入選國家級數實融合相關平臺數量占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長三角的研發創新投入占全國總量的30%左右,正加快建設上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啟動建設首批12家長三角創新聯合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3萬件,占全國總量的26.8%。
當前,長三角地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全國的1/3,建成5G基站超72萬個,建成千兆城市32個,IPv6活躍用戶數達2.7億,41個城市、140多項政府服務事項和場景實現一網通辦,半小時通勤圈,一小時生活圈,三小時高鐵圈,24小時包游圈,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最為生動的寫照。
據王崧透露,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數字經濟建設邁向新高度,一批全球領先的AI企業和技術平臺持續壯大,合肥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等城市被納入了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平臺總體布局之中。
《報告》分析認為,下一步,長三角應以打造引領未來發展的區域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目標,前瞻識別數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蘊含的創新機遇,圍繞創建AIGC中國創新網絡、加快培育數字未來產業、打造“數字絲路”創新樞紐、強化數字社會普惠服務、激發數實融合應用賦能、夯實創新生態要素保障等重點領域,實施高站位、強牽引、可落地的創新舉措,協同建設數字時代世界級長三角創新城市群。
融數聚智,安徽奏響奮進強音
獨角獸企業是指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等屬性的初創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是指從創業團隊、產業方向、技術創新能力及發展趨勢看,具有成為獨角獸企業潛質的創新企業。
據《2024長三角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影響力研究報告》,長三角地區已經匯聚294家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占長三角地區獨角獸(潛在)企業總數的50.1%,其中,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約2260億美元。
從地域看,長三角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分布于24座城市,超過5家的有8個城市,其中:合肥19家,蕪湖、常州、湖州各3家,紹興、安慶各2家,麗水、淮南、六安等各1家。
合肥聚集長三角地區六成量子科技賽道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其中獨角獸企業5家,總估值近250億美元;潛在獨角獸企業14家,分布于芯片、量子科技、數字醫療、區塊鏈等7個賽道。合肥在量子科技賽道優勢顯著,長三角地區5家量子科技賽道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中,合肥獨占3家。
前有合肥,后有蕪湖。據蕪湖市市長徐志介紹,作為安徽省和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布局的數據中心集群,該市不斷加強長三角算力合作,搭建長三角樞紐蕪湖集群算力服務平臺,實現與中國算力網及上海、蘇州、杭州等區域算力交易平臺的互聯互通,推出1000余款算力、算法產品,累計上架智算超1.4萬P,入選首批“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應用優秀案例”,榮獲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獎。
今年6月,蕪湖市成功舉辦“東數西算”蕪湖集群創新大會,華為云華東數據中心全球開服。加快建設火山引擎長三角算力中心,打造全國最大智算規模的高性能算力園區。探索建立數據基礎制度,推進數據流通交易,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建設安徽省算力交易中心,實施“人工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和“數據要素×交通物流”“數據要素×醫療健康”等行動。先后發起成立G60科創走廊機器人產業聯盟、通航產業聯盟等,吸納滬蘇浙高校院所技術合同成交額居安徽省第1位。
“我們將搶抓數字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推進算力與數據、算法一體化應用,為數字長三角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徐志說。
善治善技,邁向更美好的“數字未來”
“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這是茅盾筆下的故鄉烏鎮,曾經有“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的感嘆。
2014年,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從這里發出。轉眼十年,今年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新十年”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人工智能成為峰會最熱詞。
“人工智能賦能長三角發展的作用正越來越明顯。”11月21日,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蘭建平表示,千行百業都在呈現出AI轉型趨勢,這和去年有很大不同。峰會期間,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當前,人工智能方興未艾,但也暗礁遍布。“未來十年,是從‘互聯網+’走向‘人工智能+’的時代。”蘭建平告訴記者,技術進步重新定義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長三角地區努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順勢而為的戰略舉措。
過去30年,互聯網的主要價值是連接;未來30年,AI將全面提升整個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創造遠超互聯網鏈接所創造的價值。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在峰會主論壇上表示,隨著AI從數字世界走進物理世界,未來大部分事物都會具備AI能力,實現“數”“實”天然融合。
蕪湖市大數據建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蓉介紹,作為“東數西算”十大集群之一,該市擁有15個大型和超型的數據中心,華為、抖音也已落戶。該市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建成了數據基礎設施可信流通空間,并基于算力平臺開發了三個應用場景,包括AI for science(科學大腦)、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
數據安全、網絡安全仍是互聯網的核心話題。“改頭換面”“語音克隆”……AI帶來的風險隱患,正在成為互聯網的新變量之一。如何讓技術向善,是烏鎮峰會新十年的開篇議題,也是行業下一個方向。
“人工智能正在給關鍵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安全已經來到臨界點。”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未來強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要重點采用三大技術策略。第一個策略是結合大模型基礎運行環境、訓練環境、API接口以及數據安全進行多維度、體系化防護。第二個策略是用“鑒偽”“防偽”技術有效遏制深度偽造。第三個策略是用安全大模型反哺安全能力大提升。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堅持智能向實、智能向善是人工智能科技服務社會進步的核心要義,滿足人們對美好科技生活的向往是創新的重點。
在今年6月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省一市4家行業協會、3家龍頭應用企業、5家AI服務企業共同簽署了長三角AI+場景聯合創新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響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開展“AI+”行動計劃,共同推進AI技術的場景化應用,著力打造“AI+應用”全國高地,為“數字長三角”建設貢獻力量。
峰會期間,20個城市共同發起“長三角城市共建網絡文明合作倡議”,將聚焦“網絡文明合作共商、正面宣傳話題共推、網絡生態協同共治、網絡安全防線共筑、網絡執法機制共建、網絡平臺行業共律”,合力構建具有輻射性、示范性、帶動性的網絡文明共建平臺、協作平臺和服務平臺。
■ 本報記者 張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