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接到了4件上模加急件任務,上午就得交貨!”11月8日上午,安徽聯盟模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盟模具)二車間,袁弘力正對著電腦設定加工程序。任務雖緊,但小伙子并不急,因為自動化柔性生產線平臺能幫他解決所有難題。
聯盟模具成立于1995年,是博望區一家老牌工業企業,主要從事高精密數控折彎機、大噸位數控折彎機及各種模具的生產。歷經20多年的發展,到2020年左右,公司傳統生產經營模式的弊端越發凸顯。
“因為生產過程不可視,導致訂單跟蹤不及時,產品交貨期不穩定,設備運行狀態也無法及時掌控。”聯盟模具生產經理陳連舉例介紹,公司有國內訂單和國外訂單,但以前沒有辦法在生產過程中將訂單區分開,導致國外訂單經常無法及時交貨,影響公司形象。
2021年,聯盟模具開始進行智能化改造,逐漸淘汰舊設備,上線MES系統,目前全廠80%的設備實現更新,所有數控設備全部聯網。
“自動化柔性生產線平臺實現了2臺機床、12個工作臺聯動,半成品放進裝載站,設定好程序,就能自主完成所有加工程序。”二車間數控銑床組組長徐立榕介紹,傳統的生產工序是這臺機器加工完,下一道工序就要換一臺設備,更換過程中就會產生誤差,現在一次成型,產品精度更高。
“同時,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徐立榕說,自動化柔性生產線平臺一個班次能完成50件上模的加工,是以前的兩倍,并且只需一名員工操控,這名員工除操控平臺外,還能附帶操控一到兩臺臥式加工中心。
記者看到,聯盟模具二車間內,智能化元素還不少。車間門口兩塊電子屏顯示著車間內每臺設備實時生產情況,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狀況,操作人員一目了然;數控加工區域,機床上下料、刀具更換,甚至機床保養全程智能化,按下啟動鍵一步到位,不需要工人來回跑、手動操作;模具淬火區域,兩臺機械臂正在給模具進行激光淬火,操作人員編好程序,按下按鈕,機器人自動操作,結束后自動返回安全點。
“以前淬火都是放進淬火爐,整個模具一起高溫加熱,模具容易變形。”聯盟模具綜合辦主任陶邦發說,激光淬火實現對指定區域精準淬火,想要哪個部分硬度高,就淬哪個部分,產品性能更加穩定。同時,激光淬火的速度也非常快,過去淬火爐淬火需要6個小時,現在半個小時就能完成。
設備聯網,數字賦能,聯盟模具整體生產效率也明顯提升。陳連介紹,企業曾測算過,公司人均生產效率提升25%。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