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因好山水而留,因游山水而居,因樂山水而業。隨著“大黃山”建設推進,黃山市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一批在外就業的游子返鄉了,一群康養旅居的老人留下了,全國各地的運動健兒因賽事集聚而來……
11月8日,“2024網聚美好安徽·勇闖改革新路”全國網絡媒體集中采訪團走進黃山市黃山區,了解這里正在蓬勃發展的休閑康養、賽事旅游、互助養老產業,透過一個區洞察一個市,深刻感受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魅力。
“在外的游子回鄉了!”
——山水畫卷迎四方客
“家鄉有非常好的山水資源,而且當地政府非常支持,我覺得家鄉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所以就選擇回鄉創業了。”汪云濤是一名“90”后摩托艇項目運動員,也是湯家莊村的“原住民”。
從2015年起至今,汪云濤已經拿到了30余個水上項目冠軍。這么多年一直在外打拼的他,今年選擇回到了深山環抱的家鄉,創辦了水上項目賽事培訓基地。
湯家莊村位于黃山西大門焦村鎮,是典型的深山村落,群山環抱,溪水穿流。但因為交通等原因,一直以來“守著金飯碗,過著窮日子”。近年來,湯家莊村乘著“千萬工程”和“大黃山”建設的春風,依托優質生態資源,通過“一棟房改革”,吸引社會資本和愛農人才入駐鄉村,闖出了一條深山區“村集體+鄉村人才+農戶”共同發展的多贏之路。
產業的蓬勃發展帶活了一個村,也引來了一批“新村民”。郭山秋韻正是湯家莊村的一名“新村民”。此前在深圳工作的她,被湯家莊村的環境吸引,選擇在改造后的農房開辦民宿。“‘一棟房喚醒一個村’并不僅僅代表住宿,而是代表背后的一種商業模式。我們可以用一棟房的資源去換取外部相對等的我們所需要的資源,投資者的壓力會減輕很多。”郭山秋韻說。
2020年起,湯家莊村開始著手盤活閑置農房,由村委會牽頭對農房進行升級改造,完善功能,租給留下來的“新村民”。截至目前,湯家莊村已成功改造租賃閑置農房20余棟。為了更好地留住人,湯家莊村將村集體閑置茶廠改造成鄉村休閑旅游研學基地,將供銷社打造成農耕文創館,開發峽谷漂流,發展水上運動,整合村內現有傳統手工作坊、手藝人資源,逐步形成旅游觀光、水上漂流、戶外拓展、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
“我們村圍繞山水資源做文章,我們把村民不住的老房子改造好,再出租給創業的年輕人,初創期成本很低,起到載體孵化作用,他們帶來的新業態也給我們村帶來了活力。只有把年輕人引回來,我們的村莊才有發展。”湯家莊村黨總支書記焦貴寶說。2023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89.7萬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2.6萬元。今年以來全村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0%。
郭山秋韻說,她想把湯家莊村營造成為理想的社區。和她一樣的“新村民”們正在規劃村莊的未來,合計在村里建設面包房,扶持圖書館、美術館……
“參賽的健兒都來了!”
——國際賽事燃動四方
在寬闊的訓練場館內,孩子們不斷揮舞球拍,你來我往,小球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在安徽黃山惠友乒乓球訓練基地,記者們見到了正在刻苦訓練的乒乓球小將們。“我們基地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開辦青少年培訓、成人培訓、教練員培訓,并承接策劃、組織各類體育活動賽事。”基地負責人李德勇說。“除了訓練基地以外,我們還將餐飲住宿、旅游結合起來,體育項目還起到了引流的作用。”
黃山區以黃山惠友乒乓球訓練基地為依托,打造賽訓結合的“乒乓之城”,今年以來接待乒乓賽事、培訓、研學團隊5000余人次,舉辦乒乓球專業賽事16場,基地營業收入300多萬元。
“黃山區擁有非常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山水資源,被譽為是‘沒有屋頂的最美天然賽場’。近年來我們把體育賽事和文旅充分融合,把發展賽事經濟、賽事產業作為推動大黃山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力量。今年以來,我們就先后舉辦了黃山自行車賽,生態汽車拉力賽,全國汽車露營集結賽以及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通過一系列的賽事引流。”黃山區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呂瑛平說。
豐富而獨特的山水自然風貌為黃山區發展運動休閑產業提供了優越資源。近年來,黃山區緊緊圍繞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充分挖掘特色資源,以“體育+旅游”的發展理念,全力培樹“時尚黃山 活力太平”體育IP。近年來,黃山區每一年舉辦的賽事都超過30場次,其中吸引專業參賽群體超過20萬人次,賽事運動對黃山區的文旅體融合發展產生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旅居的老人留下了!”
——互助養老樂享晚年
“什么是互助養老?就是充分利用銀發勞動力,用老年人辦養老的事,讓老年人老有所為,使老年生活更健康、更快樂、更安全。”黃山互助公社負責人李俊平說,黃山互助公社是一個一站式全能型互助式的養老社區,包括康養、居家養老和醫養結合。
互助式養老是黃山互助公社聯合安徽大學、北京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歷時三年探索形成的創新養老模式,包括日常生活互助、興趣愛好互助、心理慰藉互助、健康生活方式互助、義工及志愿者、時間銀行六大平臺。
“我父親今年91歲了,最初他不愿意來這里,后來到這里體驗了一下,就決定留下來了。現在我們有時候要回合肥辦事,他就不愿意走,自己留在這里,他非常愛這里。”韓阿姨今年55歲,她和丈夫都是合肥本地人,如今都成為了“新黃山人”。現在,她還是黃山互助公社游泳協會的會長,“這幾年我一共教會了100多人游泳,感覺非常驕傲。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我覺得我還在不斷釋放我的能量,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據統計,黃山互助公社小區外來購房者占比超過90%。這些城市“初老族”被黃山區的山水生態、厚重文化所吸引,有的常住式定居康養,有的候鳥式旅居療養,有的度假式短居休養……這些老人同樣為黃山區的發展帶來了活力。
目前,黃山區正在圍繞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總目標,著力培育“居黃山、享太平”第二居所旅居康養品牌,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配套水平,努力把黃山區打造成“第二居所”的首選地。
下一步,黃山區將引導房企與文旅企業加強合作,推動地產與相關行業深度融合,豐富游泳、垂釣、農旅、養生等業態配置,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居黃山 享太平”主題旅居康養產品吸引力,用好用活各類獎勵政策,大力招引康養旅居、養老度假人群和其他各類群體來到黃山區、留在黃山區。(記者 呂文衛 李浩 曾晨 劉煒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