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服務“加速度” 項目建設“跑起來”
我市持續深化分階段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改革
文圖/記者 黃筱敏 通訊員 謝濤
“我們拿到基坑支護施工許可證后,就開始了地基部分的基礎施工,讓項目開工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日前,在馬鞍山軟件園新基建提升改造研發創新區項目建設現場,項目總工程師赫英男為馬鞍山分階段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這一舉措點贊。
該項目總建筑面積57019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樁基施工,預計2025年底完工。2023年11月,該項目拿到基坑支護施工許可證后,加快施工進度,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
分階段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又稱建筑施工“樁基先行”,是指把原來一次性辦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改為分階段辦理相應施工許可證的一項創新舉措。
赫英男說,按照以往的審批模式,項目從拿地到開工,需要辦理用地規劃、工程規劃等手續,由于施工設計和圖紙審查周期較長,一般需要2至3個月,涉及容積率、停車位的復雜項目甚至要等半年以上。審批涉及部門多、審批流程繁瑣、耗時長,增加了企業建設成本。
縮短項目審批周期,能夠降低企業建設成本。“為了解決部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長、開工等待時間長的問題,近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分階段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市住建局行政審批科科長周祎介紹,項目審批周期大大縮短,讓施工單位盡早進場、分階段報批,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
2021年6月,在充分借鑒上海、浙江等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市結合本地實際,印發了《關于分階段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意見的通知(試行)》,探索“樁基先行”,將原來一次性辦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分割為基坑、地下室、地上三個階段分別辦理施工許可證。建設方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前分三段或者兩段申請施工許可開工,也可整體申領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辦理寧馬城際鐵路、寶武特冶等“樁基先行”施工許可項目45個,平均為每個項目節約工期2個月。
“我們將以項目建設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住建領域營商環境。”周祎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證的實施力度,跑出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