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江淮大地上,對歷史最好的傳承,是創造新的歷史。
萬眾矚目的武王墩考古,開啟安徽楚文化一座輝煌的地下寶庫。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向公眾更生動地講述文物背后的文明史,“大黃山”聚合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20多個A級景區、9000多處古民居古村落,打造文旅融合超級IP,黃金周迎來火爆流量;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唱響8部新創劇目、8部保留劇目,21個新創小戲,時代化的黃梅清音與更多青年“雙向奔赴”……
安徽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拓展實踐創造,激活源頭活水,轉化徽風皖韻,做好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
黃金周里,全省3318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1萬多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化作傳承紅色基因的“課件”和“課堂”,文情并茂,傳遞精神。“國潮熱”“博物館熱”還在延續。文化“雙創”,結合傳統之美和當下之用,致敬歷史,扮靚生活;而走進保持文化和生態肌理的一個個古鎮、古村,本真、“治愈”的歷史文化、詩意田園原味呈現,讓人們的國慶假日生活更加愜意、滋潤。綿延傳承的厚重歷史文化,在當代沉淀、“結合”,融入江淮兒女自信的發展步伐里,鋪展開山河錦繡、生活美好、活力奔騰的時代畫卷。
安徽提升文旅融合內涵,打造更多文明課堂,讓優秀文化基因代代延續;持續挖掘地域文化價值內涵,推出更多優秀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文化產品,講好安徽故事,持續增強徽風皖韻軟實力影響力。各地加快推進一項項文化惠民工程,給百姓帶來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徽厚重的歷史積淀結合當代創新實踐,匯成一條奔騰澎湃的河道,流淌著古今一體、可觸可感、可親可愛的活態文化。
深耕文化沃土,面向未來傳承創造,從淮北到江南,挺立起團結奮斗、共建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的精神之脊,展現安徽文化創新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