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千企萬崗進校園”云招聘平臺發布崗位,助力企業招工引才;舉辦“數字賦能 金融聯動”政銀企活動,拓寬融資對接渠道……一項項服務、一個個案例,折射出我市營商環境全域提升的正向發展。
去年以來,馬鞍山市堅持高位部署推進,在全市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以企業反映訴求為導向,以快速響應、高效辦理為原則,推動“采石會客廳”企業服務集成改革,升級企業服務中心功能,實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以營商“軟”環境構筑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紓困解難 提升“歸屬感”
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二字是重心。
我市聚焦科技創新、建筑建材、綠色食品等多個細分領域,持續每周舉辦一次“采石會客廳”政企面對面活動。企業提出訴求,市領導頂格調度,市直各部門協力推動,屬地縣區及時處理到位,159場系列活動,已累計幫助解決政策服務、要素保障、市場拓展等涉企問題1244個。
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馬鞍山雨甜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醫學影像采集、認知和臨床應用系統的研發。8月12日,公司總經理鄒友好受邀參加“采石會客廳”民營企業家懇談會,他提出了希望政府部門支持企業通過專利權質押等方式獲得貸款的訴求。隨后,市財政局聯合市、區市場監管局,中國銀行經開區支行、市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負責人,組成金融服務聯盟小分隊赴企業詳細介紹了金融貸款所需的基本條件以及適合“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的相關金融產品,后續也將持續關注企業生產運營情況,適時幫扶辦理專利權質押貸款。
“馬鞍山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非常高!除了融資支持,在人才招引方面,還安排了專人幫助我們對接相關高校?!编u友好如是說。
企業點贊的背后,折射出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去年10月,市企業服務中心入駐市政務服務中心,整合資源打造“政策咨詢、涉企服務、訴求流轉、行政審批、資源賦能”等功能高度融合的為企服務綜合體,建立了企業訴求全渠道受理、全事項分辦、全閉環辦理、全過程跟蹤的快辦快結工作機制,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編發《企聲響應》45期,收集、協調、解決企業用工、融資、對接等方面問題458項,其中,2024年編發34期,幫助協調解決問題358項。
數智賦能 提升“獲得感”
我市聚焦企業申報前、中、后各環節,搭建“惠企通”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化等手段,不斷優化提升“一站式”服務能力,通過實行“1平臺+9應用”為主體框架的服務模式,實現政策“一站”歸集、平臺“互聯互通”、申報“一網通辦”,將平臺打造成為全市企業服務的“總入口”、政策兌現的“總出口”。
“【馬鞍山市企業服務中心】惠企通平臺智能政策匹配系統提醒您:《關于開展2023年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申報兌現工作的通知》與您的企業匹配,請使用電腦訪問http://znzc.ixiaomayun.com:5007查看詳情。該項政策申報結果以各部門審核為準?!痹谑盏蕉绦盘嵝押螅不帐⑥r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夏先生登錄“惠企通”平臺,“一個網頁就能看到各級政策的原文、解讀、申報指南、咨詢方式等,不用再一個一個網站去查找了。”政策智能匹配精準直達,讓他直呼“便捷高效”。據了解,截至目前,平臺已向2030家企業推送97項政策,發送短信6.3萬條。
為加速兌現政策紅利,我市在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再造資金兌現審批流程等多個方面重點發力,對“達標類”、“認定及資質類”等滿足設定條件即可獲得獎補的產業政策,統一納入“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并縮減為“部門主動審批、預警比對、資金兌現”3個環節。
近期,馬鞍山常裕機械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金農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申請的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獎勵,獎補金額各50萬元已完成兌付?!懊馍昙聪怼弊尰萜螵剟钯Y金“跑”到企業賬上,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動力。2024年,我市共有1607家企業申報2967項政策扶持,涉及金額6.78億元,其中“免申即享”兌現事項2053件、涉及金額2.47億元。
在做好政策服務的同時,“惠企通”平臺也提供一些特色服務。例如,“惠企市場”引入市內優質企業服務資源,匯聚財稅服務、法律服務等12類服務機構名錄1122個,提供信息、技術、培訓等各項公共服務;“供需大廳”幫助企業擴大“朋友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已發布438個供需項目,對接成功317個,助力企業實現本地化配套。
“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實施線上線下‘雙向互動’服務工程,升級‘惠企通’平臺3.0版,持續強化企業數據、惠企政策、服務資源的歸集分析、精準匹配和管理應用,把政策、市場、資金等送達‘最后一公里’!”市企業服務中心主任何韜表示。
培優生態 提升“幸福感”
“非常感謝支持!”談及營商環境,高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志光十分感慨。原來,近期他向市企業服務中心反映,企業與其他公司之間存在訴訟案件,希望市中院對該案通過二審定分止爭,避免后續無休止訴訟,影響企業正常發展經營。在了解情況后,該訴求被迅速轉至市中院。市中院充分考慮企業在訴訟中提出的各項合理、合法意見,發揮“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作用,對該案作出公正判決。目前,企業已收到維持原判判決書。
企業出題,政府答題。從指導企業整理項目申報材料等“小事”,到破解要素、市場等關鍵問題,我市立足“標本兼治”,積極推動“辦好一件事情,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
——法治護航更加凸顯。市中院出臺《關于打造司法服務鏈 助力馬鞍山市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工作方案》,持續開展“徽動執行+護航詩城”專項行動,全市法院共辦理涉企執行案件2446件,結案1340件。組建企業專項法律服務團隊數9個,提供專業化“法治體檢”11次。
——金融賦能更加精準。我市常態化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針對不同企業需求,篩選符合條件的金融產品,舉辦融為“益企”銀行專場活動精準助企發展。其中,以中國銀行的專精特新貸產品為切入點,向93戶企業發放貸款6.18億元;以光大銀行的科技貸產品為切入點,向13戶企業發放貸款1.7億元;以徽商銀行的設備貸產品為切入點,向178戶企業發放貸款14.85億元。
——引才匯智更加有效。我市積極構建用工保障服務體系,從進一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作用、實施跨區域勞務合作等方面推進服務企業用工工作;對生產一線有絕技絕活但未取得證書的“黑手套”員工,開辟職業資格與職稱晉升通道。今年以來,常態化舉辦“2+N”各類招聘活動1523場,服務企業1.68萬家次,提供崗位27.62萬個,達成就業意向3.19萬人次。
——產業合作更加開放。圍繞本市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印發產業鏈產供需對接工作安排,鼓勵縣區加強跨區聯動,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通過座談會、觀摩會、推介會等多種形式開展供需對接。聚焦新能源、建材、金屬制造、鋼鐵、環保、家電等行業邀請企業深入探討,碰撞合作火花,惠及企業2600余家。
“無事不擾,難時出手。我們將扎實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以‘24小時不打烊’的高效服務,持續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
服務企業,貴在堅持,成在有恒。
馬鞍山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的深刻內涵,向著更高質量的發展目標穩步前行。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