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大會”年年有,以賽促干日日新。
日前,當涂縣石橋鎮第三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賽馬大會”拉開序幕。7位村黨組織書記帶著各自的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優質項目同臺競賽,從項目背景、做法、成效、展望等方面進行6分鐘的PPT匯報展示。村黨組織書記匯報完畢后,評委通過4分鐘的現場提問,從項目合法性、可行性、實際進展、預期效益和現場匯報效果等5個方面對參賽項目進行現場打分,最終根據排名評出獎項。
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團林村“人才公寓”社會化服務項目、團月村“水鄉藍龍”智慧漁業項目、陶村村“冰工廠”項目憑借謀劃調研扎實、思路舉措清晰、經營模式穩妥等優勢脫穎而出,分別獲得一、二、三等駿馬獎。
今年的“賽馬大會”已是第三屆,該鎮為何通過這種方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取得了哪些效果?
比拼中賽出“精氣神”
“我們村在第一屆‘賽馬大會’上‘落馬’,全村上下都憋著一股勁,聚精會神謀項目,打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翻身仗。”團林村黨總支書記徐孝文說:“‘賽馬大會’,賽的是思路,拼的是出路。”
在第二屆“賽馬大會”上,團林村的“小田變大田”項目斬獲一等獎。在農戶一致同意的前提下,該村對3150畝耕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并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代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集中對外招租,年租賃價達149萬多元,畝均951元。由此,團林村集體經濟收入打了一個翻身仗。去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268.29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39.89萬元。
在第三屆“賽馬大會”上,團林村的“人才公寓”項目再獲一等獎。項目整合轄區內的閑置資產,將林莊村民組內閑置住宅54套、門面房4套打造成“人才公寓”,將總面積4000平方米的樓內住宅裝修后對外轉租。
“我們的‘人才公寓’在區位上緊鄰集鎮,距石橋中學西門僅300米,交通便利;簡裝房每月租金僅800元,對比周邊房租具有價格優勢;在居住環境上,‘人才公寓’遠離商業區,較為安靜,并實行統一管理,對比周邊自建房具有環境優勢。”據徐孝文介紹,54套住宅分三期(即三年)逐步進行投資轉租,單套按月或按年靈活租賃,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約16萬元的收入。
團月村一直是“賽馬大會”的一匹“駿馬”,第一屆憑借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獲得一等獎,第二屆憑借金線蓮項目獲得二等獎,第三屆憑借“水鄉藍龍”智慧漁業項目獲得二等獎。
“有壓力,更有動力。”團月村黨總支書記占陽說,通過實施前兩個項目,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2021年度的51.94萬元提高到2023年度的137.12萬元。這次獲獎的“水鄉藍龍”智慧漁業項目對100畝標苗基地進行信息化、數字化全覆蓋,讓藍龍養殖走向專業化、科學化,不僅能直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能帶動農戶增收、農業增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賽為媒共切磋,以賽促干添動力,以賽賦能促發展。”石橋鎮黨委書記陳亞榮說,對于有想法、有能力的村干部而言,“賽馬大會”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磨刀石”,是促進他們轉變“唯資源”思維的“加速器”。該鎮通過“賽馬大會”,營造了“比項目、賽能力”的良好風氣。
發展中涌出“共富泉”
“村里有了錢,為民好辦事。”陶村村黨總支書記陶超深有感觸地說,面對“賽馬大會”的轟轟烈烈,村里一班人再也坐不住了。
今年初,陶村村“兩委”在認真分析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后,推出了“冰工廠”項目。該項目采取“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水產養殖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購置制冰機進行冰塊生產,獲得經濟收益。按批發價銷售計算,該項目年收入39萬元,除去電費、人工費、油費等運營成本24萬元,凈收入約15萬元。按照股權分配,村集體年凈收入約10萬元。
“冰工廠”項目不僅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破冰”,還成了促進群眾就業的“金鑰匙”。駕駛員幫忙運冰獲得額外收入,“冰工廠”項目為村里的困難群眾提供了崗位。
在沛東村,曾獲得第二屆“賽馬大會”三等獎的“甜菊糖”項目,實現村集體年增收9萬余元,帶動村民靈活就業20余人,并拿出部分收益用于村基礎設施建設,在全村安裝了150盞太陽能路燈。
在團月村,秸稈回收利用、金線蓮種植等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幫助村內殘疾人在家門口就業,促進殘疾人充分就業、穩定就業。
自2022年啟動首屆“賽馬大會”以來,該鎮15個村已有32個集體經濟項目成功落地,累計投入1029.1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由2021年的1254.46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1647.61萬元,累計增幅達31.34%,為全鎮300多位困難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人均增收約8%。
“舞起村級集體經濟這個龍頭,共同富裕就有了支撐。”陳亞榮表示,通過舉辦“賽馬大會”,評出了有市場、能實施、可持續、可復制的優質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接下來,該鎮將繼續把優秀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好、實施好,在盤活資產資源、拓寬增收路徑和探索利益分配上精準用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量”“質”齊升,帶動群眾走共同富裕之路。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林郁文 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