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訪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郝甲林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徐丹丹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日前,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郝甲林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下一步,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不斷提升抓改革的能力和本領,確保全會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郝甲林表示,將嚴格落實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規劃協同、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的實施應用,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根據區域環境承載量、功能用途等建立“綠色標尺”,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健全完善生態環境要素保障會商機制,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全力服務好重點項目建設,以高水平保護構建發展新優勢。
強化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機制,持續深入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郝甲林表示,將強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與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整治,確保問題改徹底、改到位。深入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強大氣污染物協同防治,以PM2.5控制為主線,大力推動餐飲油煙、施工揚塵治理、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等工作。堅持“三水統籌”系統治理,進一步強化污染物精準溯源和“測、管、治”聯動,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著力鞏固提升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方面,堅持底線思維,完善排查機制,精準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風險。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郝甲林表示,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全市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行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緊抓“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全面推進建設生態強市打造美麗馬鞍山。郝甲林表示,將深入實施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鞏固提升入河排污口、船舶、尾礦庫污染治理成果。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為目標,研究制定建設生態強市打造美麗馬鞍山的行動方案,分階段、分批次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全方位提升長江大保護水平。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系統性和科學性。郝甲林表示,要加大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源地、污染地塊等相關領域的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著力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環境風險管控體系、環境信用監管體系、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及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同機制,深化生態補償、賠償改革,推動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加快構建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奮力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