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由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生物制造創引未來”為主題的2024中國生物制造大會在合肥舉行。
餐廚廢油變成生物燃料、工業尾氣變成魚飼料、秸稈變成環保包裝袋……讓廢棄物實現神奇蝶變的,就是變魔術般的現代科技——生物制造。生物制造融合了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種技術,具有清潔、高效、可再生等特點,顛覆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被認為具有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潛力,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是“生物制造”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會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大會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決策部署,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各方更廣泛深入交流與合作,推動生物制造產業的場景應用、技術突破和創新升級,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生物制造的未來》《合成生物科技的應用場景和科創實踐》《生物制造:物質生產新范式》……大會的主題論壇環節,多位院士、行業專家、知名企業家、投融資機構代表等從生物制造的發展現狀、發展前景、機遇挑戰等多個角度,帶來數十場主題演講,分享真知灼見,并開展熱烈的交流討論。
不僅有新觀點,還有新舉措、新作為。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聯合行業內首批80余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生物制造產業方陣”。方陣成員代表現場發布《聚力推動生物制造高質量發展——合肥倡議》,倡議各方聯合加強政策研究、跨界合作,推動政策落地,促進創新和資源共享,合力推動我國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內首個聚焦生物制造產業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成立,旨在加強我國生物制造領域的高端智庫建設,搭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思想庫”“智囊團”,將匯聚一批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行業專家和企業家,為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大會還公布了包括“反式烏頭酸微生物綠色制造及多場景應用”“綠色低碳生物材料PHA(聚羥基脂肪酸酯)的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量產”“維生素B5系列產品的生物制造”等在內的10項“2024生物制造產業化優秀案例”,樹起行業“榜樣”;開展了系列產業對接和簽約活動,計劃設立首只生物制造主題產業基金,簽約項目和基金總規模達百億元級。
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合肥重磅發布《合肥市生物制造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該產業園位于合肥市長豐縣,是安徽省首個生物制造產業園,將建設小試平臺孵化基地、中試平臺加速基地、量產平臺基地、檢驗檢測平臺基地等,不斷完善生物制造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地。
當前,合肥正在生物制造這條新賽道上奮力跑出“加速度”。據了解,近年來合肥將生物制造作為五大先導產業之一,出臺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組建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從無到有,系統構建產業生態。目前集聚了華恒生物、凱賽生物、和晨生物等龍頭企業在內的30多家產業鏈企業,覆蓋先進材料、消費品、能源、環保等多個領域。
“此次活動對于推動生物制造領域創新發展,提高合肥生物制造產業的競爭力具有深遠的影響。”合肥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合肥生物制造產業正處于起步良好、加速奔跑的關鍵期,我們將搶抓全球生物經濟變革的新浪潮,健全完善產業鏈條,推動融合集群發展,加快打造全國生物制造的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