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這種“神奇”的新材料具有高強度、低重量的特性,若將其運用于汽車車身、新能源電池包、低空載人機等,豈不是能大大提升性能?
在安徽,一方是碳纖維材料制造企業,一方是整車、電池制造企業,一場對接會把他們的“手”拉到了一起。
8月26日,安徽省汽車辦舉行碳纖維新材料專場對接會,碳纖維新材料企業、整車企業、整機制造企業、電池PACK包企業代表相聚一堂,旨在通過現場對接,擴大碳纖維新材料在汽車產業、低空經濟領域的推廣應用,打通新材料供需雙方的“最后一公里”。
碳纖維材料因為在汽車、低空經濟等熱門產業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而在當下新材料產業的變革潮流中深受關注。
任何的產業創新都離不開應用場景支持,而具體到新材料產業來說,其最重要的生命力就在于應用。
只有用起來,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變革才能逐步落地,預期的廣闊前景才能真正“變現”為產業的增長空間。
起步中的碳纖維產業,能在安徽成就一段新的產業“傳奇”嗎?
“黑色黃金”的大用處
什么是碳纖維?
多數人不了解,少數人一知半解。很多自行車玩家或許知道,碳纖維車架的自行車往往是“高端車的代表”,可以最大程度上減輕車身重量,讓騎行速度能提快一丁點兒。
碳纖維,不僅僅是“輕”。這種新材料在工業界被譽為“黑色黃金”,它的強度是鋼鐵的5倍到8倍,但重量只有鋼鐵的1/4,具有高強、輕質、耐高溫、耐腐蝕的特點,是減重增強的首選材料。
國際相關機構(Technavio)預測,2023年至2027年,車用碳纖維新材料市場規模將以6.2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181.63億美元。
目前,碳纖維復合材料在低空經濟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在汽車領域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汽車產業是安徽的首位產業,正迅猛發展,低空經濟也在加速崛起,成為新興產業的“新勢力”。
碳纖維材料,能否帶來新一輪產業增長點?
對接會上,碳纖維新材料企業代表——安徽皓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向東做了現場路演,他現場闡述了碳纖維新材料的特點、亮點和公司的優勢。
既然碳纖維這么好,為何應用還不夠廣泛呢?
“當前,汽車領域只有部分高端車型應用了碳纖維材料,也只局限在汽車傳動軸、引擎蓋和內飾等方面,還沒有得到大范圍應用,并不是因為碳纖維有多貴,最根本的是制造工藝難度較大,加工生產效率不高且需要復雜的應力計算,難以大規模量產,且良品率受限。”張向東解釋說。
張向東介紹,該公司具有三大核心技術,即碳纖維預浸漿料配方、高分子內膜一體成型配方、智能復合材料固化系統等,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良品率。“另外,我們還能針對不同產品需求而調節配方,可以突出減重性或剛性。”
“買家”們最關心什么
對接會不能僅憑賣家口說,潛在客戶們也提出了很多專業性問題。
車企的采購方紛紛提問。比如江淮汽車集團供應鏈采購中心的負責人顧至平說,以前認為碳纖維材料主要應用于汽車內外飾,很少用于整車結構,最主要的就是成本因素,那么怎么控制成本?
蔚來汽車產業規劃高級經理周淼表示,蔚來ES5、ES6也有部分材料使用了碳纖維,但應用比較少,大規模供應和成本才是關鍵,那么成本構成來源是什么?
車企將關注點聚焦在“成本”上。面對這一問題,張向東現場作答,給出了一個成本價格,并表示量越大、成本越低,穩定性和價格在國內領先。成本的來源主要是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控制得比較好,產品有價格優勢。
車企不僅關心成本,更關心材料的質量。奇瑞汽車研發總院功能材料研究部部長張俊華表示,要開發低成本的碳纖維材料,就要設計碳纖維材料的回收與再制造,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輕材料成本,但目前這一領域還沒有廣泛推開。此外,檢測與評價體系如何搭建,也是要考慮的問題,車企也很關心材料的質量。
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民用航空器生產的企業,問的問題也非常專業和系統。該公司結構室副主任米瑩娟認為,載人飛機目前很少應用碳纖維材料,最關心的就是材料的質量和強度問題,畢竟是要坐人的,安全是最核心的。隨后她還詳細詢問了材料制造中的細節問題,問得既專業又深入。材料企業代表張向東都給予一一解答回應。
前瞻眼光與長期主義
這既是一場探討新材料技術的“沙龍”,也是一場供需雙方的對接洽談會,不一定要談出成果,也不一定要現場簽約,對接會本身,就是服務企業、促進合作的良好姿態。
“舉辦這場碳纖維新材料專場對接會,聚焦‘碳纖維新材料’具體細分領域,搭建整零企業溝通交流平臺,為的是擴大碳纖維新材料在汽車、低空經濟領域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企業產品競爭力提升。”安徽省汽車辦零部件推進組組長謝楓表示。
前段時間,安徽省汽車辦還舉行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工作推進會暨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會議,發揮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聯盟作用,強化部門協同、落實責任分工、加大要素保障。
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車產量150.6萬輛,同比增長46.7%,占全國的10.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62.1萬輛,同比增長81.4%,占全國12.6%。
汽車產業的產業鏈非常長,在產業鏈供應鏈的打造中,安徽各級政府部門有力發揮了“有形的手”的作用:制定政策、對接服務、規劃引導。
產業培育則是一個長期過程。政府既要積極搭臺服務,也要守住行為邊界。不缺位、不越位,堅持長期主義,以前瞻性眼光、系統性思維、整體性布局來精心培育產業生態。
努力做好這些,碳纖維這一“黑色黃金”應會走向金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