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閱讀更多內容
當前,全國部分省份正在掀起規劃建設運河的熱潮,包括廣西平陸運河、湖南湘桂運河、湖北荊漢運河等規劃項目都受到高度關注。
這一熱潮之下,已經建成投運的江淮運河如何釋放更大的“運河紅利”?
去年8月,江淮運河全面開航,成為中國“21世紀的運河熱潮”的“開路先鋒”。
一年過去,江淮運河水運總量已經基本達到設計水平年運量的一半。其“黃金水道”作用逐步顯現。
就在江淮大運河全線運行即將一周年之際,今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高質量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以江淮運河為主骨干,向北連接沙潁河,向南連接蕪申運河,形成通江達海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的目標藍圖。
如何進一步依托于江淮運河來構建內聯外暢、互聯互通的干線水運大通道,強化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四海為家的開放進取“運河意識”,完善全流域的配套支撐,持續釋放運河以航運價值為底座的綜合優勢和發展紅利,成為務實和迫切的課題。
“將步入快速增長期”
8月6日深夜23時16分,隨著“錦江之星”號貨船緩緩駛出江淮運河東淝河船閘,引江濟淮船閘過閘總噸位累計達到1億噸。
去年8月16日,引江濟淮江淮溝通段試運行。3天后的8月19日,江淮運河首次開通九條集裝箱航線,包括了周口—合肥、周口—蕪湖、周口—合肥—蕪湖、淮濱—合肥、淮濱—蕪湖、淮濱—合肥—蕪湖、阜陽—合肥、阜陽—蕪湖、阜陽—合肥—蕪湖航線。安徽阜陽港、合肥港、蕪湖港與河南省周口港、淮濱港實現“五港聯動”,江淮運河全面開航。
一個月后的9月16日,引江濟淮菜子湖線試運行,江淮運河航道全線開通試運行。
“如今,從河南周口到蕪湖港,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有一班航線。”安徽省港航集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甲甲表示,該航線開通后,該公司迅速組織市場人員廣泛推廣航線,聯系貨源,一年來僅為河南一家化工企業就運送了17萬噸貨物純堿,累計節約運輸成本80萬元。
“從航行方向上看,運河上的船舶主要往來于河南周口、派河港、蕪湖港、武漢、上海以及安慶方向等,貨物種類以水泥熟料、砂石、煤炭、鋼材、汽車、糧食等大宗物品為主。”合肥市交通運輸局港建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引江濟淮船閘已累計通過各類船舶4.87萬艘次,調度1.88萬余閘次。”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張貴勇告訴記者,經過一年的試運行,江淮運河通航總量快速攀升。
“江淮運河總體還處于市場培育期。”省港航中心港航保障部部長張華分析認為,水運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的特點,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國家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區域運輸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大宗物資運輸‘公轉水’,可以預見江淮運河將吸引陸路運輸量、分流部分淮河運輸量,運量將步入快速增長期。”
沿線配套待升級
水到渠成日,通江達海時。
江淮運河結束了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水運不暢的歷史,縮短運輸航程200公里至600公里,可以有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主干航道建設只是江淮運河的第一步,航運價值的釋放還需全流域的配套支撐。
“今年上半年,河南周口段就出現過兩次全面禁航。”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4月10日,周口樞紐節制閘橋墩裂縫進行錨桿加固和防滲處理施工,鄭埠口樞紐閘閘前蓄水位降低,因此,鄭埠口閘至周口閘全面禁航10天。7月15日至21日,因汛期流域水流過大,周口段再次全面禁航。
而在安徽境內,根據引江濟淮工程環評批復,菜子湖線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禁止通航。
“定時不定時的封航、禁航,不利于用戶市場的培養。特別是菜子湖線路作為江淮運河通往長江中上游的便捷經濟航道,枯水期禁航將嚴重限制江淮運河航運價值的發揮,也會進一步增加合裕線航道的通航壓力。”一家航運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此之外,支線航道也有待開發。因與江淮運河干線航道東西向連接的淠淮航道、豐樂河—杭埠河航道、莊墓河航道等支線航道通航條件有限,目前,六安、長豐等地區大宗物資的運輸,需要通過公路倒運到江淮運河干線航道。只有打通淠淮、豐樂河—杭埠河、莊墓河支線航道,拓展航運輻射范圍,才能讓江淮水運在周邊實現“門到門”的運輸服務。
沿線港口、臨港物流、臨港產業發展仍需與江淮運河干線航道投運同步推進。記者了解到,一些船舶物流公司正在有針對性地開發與江淮運河航道適配的船型。伴隨著安徽“新三樣”外貿出口增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預計今年下半年第一艘適合江淮內河航運的小型滾裝船下水,屆時,汽車可以通過滾裝方式通江達海,走向國際。
“新航道的開通,就好比新修一條高速公路,不僅僅是航道修建,更有待港航基礎設施和航運技術裝備的全面升級。”張貴勇認為。
“向海而興”的奔赴
全面升級,高質量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安徽已經在行動。
前不久,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相關文件,提出進一步發揮江淮運河的戰略鏈接作用,在確保水質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沿線港口優化布局、協同增效,推動內河航道擴能升級、連線成網,帶動沿線地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皖北地區全面振興。
文件中既有近期目標,也有遠期戰略。近期目標即到2027年,江淮干線通航能力全面提升,新增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210公里,江淮運河總水運量超過1.5億噸;港口布局基本形成,沿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15萬標箱,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等。
其中,在航道擴能升級方面,這份文件可以說直接回應了航運業十分關心的話題,包括積極推進兆西河航道整治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科學論證菜子湖線冬季通航可能性,爭取全年通航等。
針對水運市場的培育,目前相關方面也正在制定途經江淮運河集裝箱船舶優先過閘及過閘費減免等政策。
“我們打造了江淮運河電子航道圖,船舶也可以用上‘手機導航’,這為船民選擇江淮運河航線提供更好的體驗。”張貴勇介紹。
江淮運河的開通,合肥港可以說是受益最大的一方。
當前,合肥港也在奮力搶抓發展機遇。安徽省港口集團合肥公司業務部門負責人陳超告訴記者,由于派河港直接位于江淮運河上,且在安徽省自貿試驗區中,取得了九類危險品裝卸堆場資質,政策優勢明顯,“我們正逐步將南淝河港的集裝箱業務轉移到派河港。同時,在對派河港二期項目進行規劃和岸線審批工作。”
安徽河南的省際聯手,正在讓中原出海新通道更加暢通,這也是放大江淮運河發展和開放紅利的關鍵發力方向。
今年前7個月,國家開發銀行發放水運基礎設施貸款96.16億元,重點支持沿海、內河港口碼頭以及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其中,就包括了河南省周口港中心港區中心作業區工程(一期)項目。
各方攜手,開放合作。江淮運河這條向海而興的“新黃金水道”正涌動著生生不息的活力。
■ 本報記者 豐 靜 實習生 馬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