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菜,便宜又新鮮。”“沙瓤西瓜,包甜!”……8 月 20 日早上 7 點半,記者走進花山區黃梅巷早市,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人群,讓街道充滿了煙火氣。
家住大北莊的康師傅每天早上準時到家門口附近的黃梅巷買菜。“現在設了這處早市,既不影響黃梅巷的整潔美觀,又方便了老百姓,真好!”康師傅告訴記者。
到了 8 點半,數十名攤主自覺離場,湖東路街道城管執法隊員疏導交通、維持秩序,環衛工人開始清掃路面。15 分鐘不到,沿街店鋪門前整潔,車輛停放有序,“煙火氣”和“文明風”在這里共存。
長期以來,流動攤點、占道經營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難題。近年來,“地攤經濟”在激發城市活力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帶來新的考驗。黃梅巷全長800米,橫穿大北莊小區,是市中心最具煙火氣息的小巷之一。“2021年佳山路農貿市場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關閉拆除后,商戶就近遷入其他農貿市場,但不少流動攤點的攤主卻不愿意離開。”湖東路街道南湖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一個攤位關乎一家的生計。從今年4月份起,花山區在黃梅巷側面的道路設置了早市臨時攤點群,每天5時至8時30分流動攤販可在指定區域合法規范經營。小商小販通過擺攤增加收入,居民下樓就可以買到新鮮果蔬,城市管理更精細、更有溫度。
臨時攤點群劃出來了,如何進行規范管理?湖東路街道城管中隊隊長魏明青介紹,首先讓規章制度上墻,制定黃梅巷早市臨時攤點群暫行管理辦法;設立準入門檻,不得開展產生油煙、污水的經營活動,不得提前擺放和臨時離場;落實誠信經營、環境衛生、秩序良好、行為文明、綠化美化的門前“五包”。“我們安排了 3 名城管執法隊員駐扎在城管執法崗亭,全天維護黃梅巷的市容市貌,早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日常管理,把服務群眾工作做細。”魏明青說。
定崗駐守黃梅巷的城管執法隊員丁力看到商戶搬運貨物,幫著搭把手;天氣下雨了,幫著收攤;攤主們有啥困難,盡力幫忙解決。幾個月下來,這個手腳勤快、愛說愛笑的小伙子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我們和商戶、攤主一起努力,才有了黃梅巷早市的文明有序。”丁力說。
黃梅巷的變化正是花山區提升城市品質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花山區城管局對轄區主次干道、重點區域、重要路段、背街小巷等區域的占道經營等進行全面整治,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兩薄時段”特別是早市,創新執法思路,推行“潮汐市場”,定崗巡查,化堵為疏,規范經營,留住城市煙火氣。
(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汪潔 孫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