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馬科技新能源重卡(資料圖)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汽車制造則是一個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
2024 年 8 月,《安徽省縣域汽車零 部 件 產 業 集 群 建 設 行 動 方 案(2024—2027 年)》發布,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含山縣打造全省輕量化壓鑄細分產業特色集群,推動當涂縣等縣(市)加速承載滬蘇浙制造業轉移,打造串聯長江經濟帶(安徽段)沿線、上下游聯動呼應的新能源汽車配套零部件產業集群。
近年來,我市聚焦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全國領先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制造基地、長三角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高地、省內知名的汽車后市場服務保障基地。
2023年,馬鞍山全市汽車產業營收 362.4 億元,同比增長 38.2%,在全省排位“總量第六、增速第一”。
深化“整零”協同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重要的在于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超車。
分析馬鞍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徑,不妨先看漢馬科技的案例:
看數字。據漢馬科技產銷快報,今年上半年中重卡銷售同比增長21.7%,其中電動中重卡同比增長42.96% ,醇 氫 動 力 系 統 同 比 增 長87.04%。
看 產 品 。 醇 氫 電 動 產 品 的 加持,極大地提升了漢馬科技的產品競爭力。作為新一代電動汽車,遠程醇氫電動重卡以綠色甲醇為能源,通過高效獨創的醇-電轉化系統實現在線補電,享受新能源綠牌路權 ,單 次 補 能 續 航 最 大 超 1500 千米,無里程焦慮。
看應用。相較純電補能,甲醇加注形式便捷靈活,免去充換電站繁重的投資成本和漫長的回收周期,可實現干線物流、短途運輸、城市配送、工程用車、城市公交等全場景覆蓋,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產業鏈長、關聯度高、附加值大,作為制造業代表性產業,汽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就業等方面貢獻明顯。
我市現有汽車產業鏈企業 323家,其中整車企業 2 家,零部件企業198 家,后市場企業 123 家。我市正加快打造全國領先的新能源商用車制造基地,長三角一流的零部件研發生產高地,省內知名的后市場服務保障基地。依托漢馬科技,我市大力發展新能源商用車整車制造,加快甲醇汽車及醇氫動力系統推廣應用;聚焦汽車輕量化,我市先后招引美利信、華孚精密等行業龍頭企業,已建成原料集采、集中熔煉、精密加工、表面處理產業鏈;此外,我市還加速布局廢舊汽車循環利用產業。
強化項目招引建設
項目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器。我市繪制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景圖,加快補鏈強鏈延鏈。
2024年3月,總投資額50億元的李氏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產業基地項目以及總投資 10 億元的納迪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簽約;2024 年 5月,總投資20億元的中鈉時代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項目簽約……翻開 2024 年上半年博望區招商成績單,大項目、好項目接踵而至,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無疑是其中的亮點。
既有大項目,也有好項目。這是我市新能源汽車項目招引的生動縮影。
工作力度上,繪制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景圖,服務產業鏈精準招商,按圖索驥推動項目招引、產業匯聚。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納入省“雙招雙引”平臺汽車產業項目 95 個、總投資617.2 億元,分別居全省第 5 位、第4位。
招引渠道上,推進汽車獨角獸大會“后半篇文章”,先后回訪同馭科技、縱目科技等10余家獨角獸(隱形)企業,豫興電子已完成項目簽約。積極對接安徽省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獲取優質項目線索13條,組織開展聯合招商,赴北京、深圳考察走訪曼孚科技、百穰新能源等企業。
產業鏈條上,聚焦頭部整車企業布局,招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邀請江淮汽車、蔚來汽車、奇瑞汽車來馬參加“江淮行”、產銷對接會等活動,促進馬鞍山零部件企業加入整車供應鏈體系。目前,奇瑞科技有限公司一期輕量化熱成型項目落戶馬鞍山,總投資約10億元,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2億元。
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產業向新,背后是日漸成熟的產業生態。
產業生態是一個涵蓋眾多產業及其相關企業、政策、法規、市場等方方面面的生態系統。它強調了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關聯和互動,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政府與企業、市場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以及在整個產業空間中形成的類似“生態鏈”的關系。
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發力。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有汽車領域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3個,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7家。此外,我市還常態化開展汽車產業整零供需對接活動,積極對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評價研究院,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汽車獨角獸大會,今年以來舉辦“徽動消費·美好生活”汽車以舊換新等汽車文化活動43場。
當下,我市正積極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充分依托自身產業優勢,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能級。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馬鞍山一定會跑出“好成績”!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李山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