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跑累了腿,但跑熱了鄰里感情,值得!”“在巡邏隊的日子里,是我退休以來最充實最有意義的時光。”“作為一名志愿‘新兵’,希望可以向大家學習,把山南鄰里守望的精神傳承下去。”……近日,雨山區山南社區舉行“老帶青”經驗分享交流活動,志愿者們將15年如一日的巡邏故事娓娓道來。
“四小一紅” 探索鄰里守望互助模式
“廣大居民請注意,防火防盜防詐騙……”每天上午8時30分,雨山區山南社區都會準時響起小喇叭的喊話。居民們都知道,這是365天不打烊的社區鄰里守望“四小一紅”義務巡邏隊又開始巡邏了。
一個小喇叭、一本小本子、一張小卡片、一把小電筒、一枚紅袖章……這支由退休老黨員、居民志愿者組成的義務巡邏隊自2009年成立以來,每天堅持穿梭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用腳步丈量基層治理“平安路”,一走就是15年。
年過七旬的宋雪霞是“四小一紅”義務巡邏隊的創始隊員之一,她步伐矯健、聲音洪亮,巡邏路上的任何問題都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山南小區屬于開放式老舊小區,轄區治安隱患多,治安案件經常發生。”據宋雪霞介紹,2009年初,山南社區正式啟動鄰里守望互助模式,率先組建鄰里守望“四小一紅”巡邏隊開展志愿者治安巡邏活動。巡邏隊員均佩戴紅袖章(一紅),拿著小喇叭、小卡片、小本子、小電筒(四小),在小區里不間斷地巡邏,確保全天治安防范無空白。
居民們上班后,是小區內的安全空檔期,巡邏隊這時進入“上班”模式,隊員們紛紛化身“流動攝像頭”。據山南社區黨委書記于曉云介紹,自鄰里守望“四小一紅”義務巡邏活動開展以來,山南社區治安可防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治安事件也呈逐年下降態勢,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社區也先后被授予馬鞍山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區、馬鞍山市“無詐”示范社區、雨山區“無傳銷社區”、雨山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志愿服務“有呼必應、有難必幫”
“發現有居民亂扔垃圾,或是道路不平、路面井蓋松動、商家占道經營,能解決的就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巡邏隊員就及時和社區、物業聯系。”據于曉云介紹,“四小一紅”巡邏隊不僅積極向社區反饋各種信息和不穩定因素,勸阻和糾正小區里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排除治安隱患,而且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
“有呼必應、有難必幫。”正是巡邏隊員們常掛在嘴邊的話。
2023年4月17日,巡邏隊員巡邏到山南小區9棟時,發現一棵大樹倒在電線桿上,很是危險。巡邏隊員立即把情況匯報給社區,社區得知情況后迅速消除了隱患。
2023年5月28日,巡邏隊員在大治小區17棟看見樓梯處一直往下流水,上樓查看是六樓住戶水閥忘關了。大家及時撥打110通知住戶回家把水閥關掉,避免了該住戶經濟損失進一步擴大。
2023年9月的一天上午,巡邏隊員發現一位老人暈倒在小區路上,迅速撥打120及時將老人送到醫院,挽救了老人生命,家屬非常感謝。
……
居民劉女士表示,看到巡邏隊員的身影,心里就多了一分安全感,大家遇到了問題,也習慣了向他們反映。
“紅色袖章”溫暖人心日漸閃亮
始于巡邏,卻又不止于巡邏。15年來,“四小一紅”巡邏隊的服務內容早已擴展延伸到了環保、宣傳、文化、信息、文明創建等方面。“社區有什么事,這些巡邏隊員兼志愿者們來得比誰都快,做起事來比誰都勤。”于曉云說。
在巡邏隊員們長年累月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了志愿者、參與者,小區生活氛圍越發融洽、和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收獲的是一份快樂!”今年52歲的夏詠梅是巡邏隊里最年輕的隊員,不久前主動申請加入。
為進一步推進志愿服務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品牌化,扎實開展治安巡邏志愿服務,2015年,山南社區啟動全市首家“四小一紅”志愿者積分超市,建立積分累計獎勵機制,志愿者累積到一定積分,可到積分超市免費兌換相應的獎勵物品。
2016年,為進一步深化社會綜合治理,雨山區在“四小一紅”巡邏志愿服務基礎上在全區打造“紅袖章”平安志愿服務品牌,組建了由轄區黨員、企業家、各類好人等組成的“雨您同行”義警隊伍,打造“紅袖章”平安志愿者2.0版,各類專群結合的平安守護隊伍進一步壯大。截至目前,全區“紅袖章”平安志愿者隊伍從最初的山南社區數十人已經發展至33支3000余人。
記者 余萍 通訊員 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