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要把相關工作做到位,讓廣大漁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夠穩得住、能致富。
——習近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作出一系列實施長江禁捕退捕的重大決策部署。2021年1月1日,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2019年起,我市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成功破解長江禁捕退捕“就業難、保障難、執法難”問題。同年7月,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率先實現漁民退捕轉產任務,退捕漁民達2984戶10757人,拆解各類漁船5651艘。
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鞍山考察,詳細了解我市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并強調“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要把相關工作做到位,讓廣大漁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夠穩得住、能致富。”
四年來,全市上下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如今的長江馬鞍山段,水清岸綠魚躍鳥飛,上岸漁民日子紅火,一幅“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馬鞍山實踐生動畫卷迤邐鋪開。
昔日捕魚人 今朝護漁員
陽光熾烈,清波蕩漾。8月4日早上7點半,當涂縣退捕轉產漁民劉凱和兩名護漁員來到姑溪河畔的護漁基地,登船巡江。
長江禁漁后,這名昔日的捕魚人放下漁網,守護長江。“水更清了,魚更多了,多年不見的江豚也回來了,看到它們在江中玩耍,心里高興著呢。”提及近年來長江的喜人變化,劉凱如數家珍。
劉凱祖祖輩輩在長江上捕魚,他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長江魚多、漁民也多,漁民捕魚多、掙得也多。漸漸地,魚越捕越少。就拿鰣魚來說,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再也沒捕到過一尾。
為尋出路,他響應政府“漁民上岸”號召,轉行造船艇,后創辦了啟航船艇制造有限公司,吸收了一批漁民上岸進廠。
隨著當涂縣所有漁民退捕轉產上岸,部分年紀大、文化程度低的上岸漁民就業成了難題。劉凱和40余名上岸漁民成立了民間公益組織——當涂縣漁業資源保護協會,2021年申報成立當涂縣專業護漁隊,對長江當涂段及支流開展常態化禁漁巡查,協助漁政部門執法。
護漁隊里,清一色的就業困難上岸漁民。劉凱投入200多萬元購置1艘大型躉船、3艘巡邏船艇,自掏腰包為義務巡江的護漁員發工資、燒柴油、交電費。“有補貼,有當地政府購買護漁隊的巡護服務,日子漸漸好起來了。”
56歲的程友清沿著江心鄉80公里岸線巡邏。船頭推開波浪,烈日下汗流浹背,他卻不以為意,緊盯著江中和岸上,巡一趟下來要5個小時。
“漲潮時灘地要多看,人休息時恰要多巡,節假日更不能放松。”程友清幾年來總結的護漁口訣,印證了這群人樸實無私的精神。2022年,該護漁隊獲長江流域漁政協助巡護優秀隊伍集體二等獎。今年,他榮獲2024年“最美長江協助巡護員”稱號。
盡管護漁辛苦、待遇也不豐厚,但護漁員們都任勞任怨。“看到長江水清魚肥,我們護漁再辛苦也值得。”程友清說道。
上岸當老板 奔向新生活
夏日的九華村境內八段溝水系,河水潺潺,寧靜幽美。樹叢中,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蘭香戴著帽子,手持水管,澆灌著八段溝的花草樹木。
陳蘭香是雨山區退捕轉產漁民,在家排行老三。沒上過學的母親當年生下她后跟登記戶口信息的人說:“家里生了個三姑娘!”“三姑娘”就成了伴隨她半輩子的大名。她和丈夫張周華在薛家洼捕魚,在船上過了20多年水上生活。2019年,我市啟動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漁民退捕轉產工作,“三姑娘”一家積極響應,退捕上岸。
上岸后,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三姑娘”拿到了漁船拆解補助,住進了安置房,有了新名字——陳蘭香,嶄新生活向她招手。
然而,陳蘭香仍然迷茫,如何解決生計成了最現實的問題。“思來想去,想開個勞務公司,做個營生。”沒想到,她的心愿實現了。雨山區政府幫助陳蘭香創立了“三姑娘”品牌,場地、商標、運營都安排專人協助服務。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順利營業。
陳蘭香坦言,捕魚她會,可開公司她卻一竅不通,周圍人總會說:“三姑娘,別慌,我們會幫你的!”
一句句暖心的話語,一個個難忘的點滴,幫助陳蘭香度過了創業初期難熬的時光。幾年來,陳蘭香帶領公司9戶退捕漁民參股,走上了“抱團致富”的新路子。公司先后完成了楊樹林捕魚回放工程,中市街、如愿路、軍民路、安心菜市場、小九華寺廣場、牛渚路隧道、十二亭橋等地保潔,八段溝的保潔和綠化養護項目。今年7月1日,公司中標的采石萬家花園農貿市場保潔項目啟動。
在陳蘭香的帶領下,公司逐步走上正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入股漁民收入節節高。大家還一起學識字、做公益,奔向美好新生活。“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們公司年年分紅,發展越來越好,上岸漁民生活很有奔頭。”她笑得更甜了。
告別水上漂 安居又樂業
“我電瓶車壞了,幫忙看下?”8月4日中午,一位買菜歸來的大叔將車推到金安佳苑園橋路一家電動車專賣店。店主王紅福讓他坐在店里吹空調,自己在門口拆開車仔細檢修。不一會兒,問題就解決了。
“小伙子真能干!”大叔說著掏出錢包,王紅福擺擺手,“沒換啥零件,您甭付錢!”
天氣炎熱,但店里生意不斷,不時有人來看車修車,他忙前忙后,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從臉上流下來,但他手腳勤快、態度熱情,沒有一絲不耐煩。
“顧客都是街坊,把他們當家人一樣真心對待,慢慢大家就會信任你。”90后的王紅福自有一套生意經。
王紅福打小跟隨父輩在江上漂泊,靠打漁為生,日子過得并不安穩。“對象也難找,我們那幾十個小伙子很著急,誰愿意嫁到漁船上啊!”
幾年前,王紅福上岸,找到一家電動車專賣店學習賣車和修車。他生性開朗,踏實好學,在店里不僅學會了手藝,還收獲了一份愛情。隨著2019年薛家洼漁民全部上岸,在花山區創業、安居等補助政策的支持下,夫妻倆依靠勤勞的雙手經營起了一家電瓶車專賣店,在住上安置房后,又買了一處新居。
一起玩大的兄弟們都退捕上岸、安居樂業、結婚生子,孩子也背上書包走進校園。過上新生活的他,常會開車回到江邊,欣賞美景,暢想未來。“長江禁漁,我們漁民告別水上漂,安居又樂業,生活穩穩當當。”王紅福開心地說道。
■ 我的心里話
水更清了,魚更多了,多年不見的江豚也回來了,看到它們在江中玩耍,我心里高興著呢!
——當涂縣退捕轉產漁民劉凱
漲潮時灘地要多看,人休息時恰要多巡,節假日更不能放松。看到長江水清魚肥,我們護漁再辛苦也值得。
——“最美長江協助巡護員”程友清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們公司年年分紅,發展越來越好,上岸漁民生活很有奔頭。
——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蘭香
長江禁漁,我們漁民告別水上漂,安居又樂業,生活穩穩當當。
——金安佳苑電動車專賣店店主王紅福
■ 記者手記
守護一江碧水 繪就幸福底色
守望山水,思源行遠。
由于多年過度開發利用,長江流域生態功能一度退化嚴重,長江江豚、中華鱘等珍稀物種處于極度瀕危狀態。長江十年禁漁是最直接最有效修復長江生態系統的舉措,保護的不僅是魚,更是長江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長江十年禁漁的號角吹響前,馬鞍山勇當試點先鋒兵,積極打頭陣。政府的政策足,有效保障漁民上岸后有房住、有工作、有學上、有社保以及心情舒暢,漁民積極響應,拖船搬家,洗腳上岸,轉崗再就業。沿襲數輩的捕魚生活戛然而止,沒有引來怨言,引來的卻是上岸漁民踴躍護漁、護江的行動。上岸漁民雖從事各行各業,但仍心系長江。他們說,“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的家”“保護生態就是造福后代”。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上岸這道命題,馬鞍山用時間來作答。馬鞍山人用至真至美的真心守護一江碧水;萬余名漁民用勤勞的雙手繪就轉型發展的藍圖,這是長江大保護的馬鞍山答卷,這是一“馬”當先、久久為功的生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