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27日電(記者王菲、曹力)數字化車間內,一條條自動生產線有序運轉,走進位于安徽省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者注意到,車間的屋頂和外墻都裝有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板,無聲地將綠色能源轉化為生產線上的清潔動能。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安徽,清潔低碳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釋放綠色發展新脈動。
“瞄準光-儲-氫一體化平價目標,公司正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聯手,開展‘異質結+鈣鈦礦’疊層技術攻關,為能源綠色轉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負責人李鵬凱說,堅持綠色發展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通過新技術、新場景的創新迭代,不斷提升產業的含綠量,公司成長為異質結電池賽道的獨角獸企業,今年的訂單量實現了翻番。
清澈的湖面上,一排排光伏板源源不斷地將陽光轉化為清潔電能;光伏板下,成群結隊的魚群在湖水中覓食嬉戲。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兩千多畝采煤沉陷區變身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平均每年約8000萬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從這里源源不斷被輸送到千家萬戶。
推進風電光伏裝機倍增工程、打造虛擬電廠……“雙碳”目標下,安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風機槳葉緩緩轉動,屋頂和車棚上的光伏板熠熠發光,位于宣城市宣州區的古泉供電所是該省首座“風光儲直柔充”零碳供電所,通過風光發電、建筑儲電、柔性供電的模式,供電所構建起集源、網、荷、儲為一體的“綠色微電網”,綠電自發自用,實現零碳運行。
“‘綠色微電網’體量不大能量可不小,每年可以發電5.94萬千瓦時,年均可減少碳排放32.7噸。”供電所負責人楊智會自豪地告訴記者,通過零碳供電所的示范應用,為綠色轉型提供新樣本。
推進能源綠色轉型,離不開新型儲能的支撐。安徽推進新型儲能與清潔能源協同發展,積極拓展新型儲能應用場景。2023年,安徽新型儲能新增裝機137萬千瓦,同比增長334%。
藍天白云下,一排排白色的儲能柜整齊矗立、蓄電待發。6月28日,位于蚌埠市五河縣的林洋安徽五河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儲能二期項目并網成功。
“依托當地風能、光伏發電出力特征,實現多能互補,基地可滿足21.6萬個普通家庭的年用電需求。”項目負責人說,儲能項目接受全省電網統一調度,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可極大提高區域供電質量和電網運行的安全性。
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快速迭代,為能源的綠色轉型拓展新的空間。
在滁州市定遠縣,一臺臺風機迎風旋轉,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當地加快推動數字化技術與電力系統融合,打造新型電力系統。
“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智慧儲能電站能對不同場景下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提前做出預判,同時通過物聯網把源網荷儲連接起來,協同風機、光伏設備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新型儲能開拓更廣闊的價值空間。”滁州市定遠縣遠景智慧儲能電站項目經理王杰說。
沒有高聳的煙囪、沒有發電裝置,走進宣城市全域虛擬電廠,記者看到控制中心的數字大屏上,全市的儲能容量、電源裝機總量、用電負荷等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借助數字化賦能,將分布在全市的光伏電站、5G基站、儲能資源、汽車充電樁等零散資源進行優化聚合,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國網宣城供電公司綜合能源業務負責人樊超越說,依托虛擬電廠,未來我們還將拓展綠電交易、光儲充一體化等新模式、新業態,助力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