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支持下,市紅十字會大力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不斷推動“三救三獻”工作深入開展,在應急救護、人道救助、災害救援、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推動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困境中播撒希望
無論是突發自然災害,還是日常生活中困難群眾需要幫助時,市紅十字會總會及時伸出援手,在困境中播撒希望,把社會各界的大愛送到群眾手中。
2018年以來,市紅十字會系統接受捐款2863.25萬元,人道救助實力不斷增強,實現了依靠社會籌資開展救助的重大轉變,在疫情防控、備災救災、扶貧濟困和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更好發揮人道助手作用。尤其在疫情期間,市紅十字會積極實施自救互救,發動紅十字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線。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系統參與抗疫團隊26個,志愿者和工作人員3120人次、16.85萬小時。其間,1人榮獲總會先進典型表彰,4個團隊、20人獲得全省系統通報表揚。
在凝聚公益力量方面,市紅十字會加強與社會組織共建合作,突出優勢專業領域,建立14支紅十字志愿隊伍,聚焦愛心相髓、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等,開展有特色、常態化文明實踐,受益群眾超過10萬人次,品牌效應加快形成。
用生命傳遞大愛
遺體(器官)捐獻,既是生命的接力,也是希望的傳遞。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95位志愿者登記,實現捐獻177例。
這一串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關于生命與希望的溫暖故事。在市紅十字會的宣傳發動和組織下,器官捐獻正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接受、認可,越來越多的生命得到挽救。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治愈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為讓更多患者得到救治,市紅十字會著力加強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建設,如今,我市造血干細胞入庫志愿者6890名,成功捐獻97例,百萬人口捐獻量全省第一,捐獻數位居全省第二。
熱血傳真情,點滴聚愛心。2018年以來,市紅十字會與多個部門聯動,動員全市干部職工踴躍加入無償獻血行列。2023年我市第八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近兩批次有5家單位、1113人獲得全國表彰,22人榮獲“終身榮譽獎”,獲獎人數位居全省前列。
在創新中高質量服務大眾
2021年9月,在市紅十字會的多方努力下,以“匯聚建筑業愛心力量,助力馬鞍山共同富裕”為宗旨的“馬鞍山市建筑業博愛基金”成立。當年12月13日起,首批建筑業從業人員陸續收到市紅十字會轉來的善款,標志著該基金正式運行。
市紅十字創新開展的“公益救生圈”項目,已募集2000只公益救生圈,投放到三縣三區,初步構建一道水上“橙色安全網”,并成功救下兩名落水者,獲得中國紅十字總會肯定。
不僅如此,近年來,市紅十字參與推動出臺多項激勵政策,加強對無償獻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器官捐獻等志愿者關懷優待,讓志愿者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也讓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活動中來,奉獻大愛。
征程萬里,初心如磐。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紅十字會作為黨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領域的助手作用,切實做好“三救三獻”工作,立足新時代人道服務工作新形勢和人民群眾新期盼,奮發有為,推動紅十字事業上臺階上水平。
(記者 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