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上午,沿著碧溪河(永豐河珍珠園段)散步,綠蔭如蓋、草地青青、清波粼粼、亭臺廊橋,一步一景。來到珍珠園小區“鄰里匯”小區黨群服務站,社區食堂工作人員正忙著準備飯菜,本周健康食譜已經貼上,居民們正在小區活動室里進行合唱和樂器排練;站上二樓觀景臺,花開滿樹、宛如公園的珍珠園小區盡收眼底……這里已經成了家門口居民生活的“樂園”。
“鄰里匯”小區黨群服務站原是一座廢棄的非機動車庫,后來通過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議事”改造而成。經過科學規劃建設,完善了助餐、議事、休閑等功能,甚至保留了原車庫的坡道,安裝了扶手,便利老年人出行,免去了上下樓梯的煩惱。
像“鄰里匯”這樣的小區黨群服務站,珍珠園小區不止一個。該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一至七村共有112棟建筑,居住著4000余戶居民,因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密度高、管理范圍廣,日常管理“毛病不少”。2020年起,珍珠園小區分批次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小區軟硬件全面提升;今年以來,花山區桃源路街道珍珠園社區持續鞏固“皖美紅色物業”成果,凝聚各方力量打造“紅珍珠工作法”。
“‘紅珍珠工作法’讓事情在家門口商量,力量在樓棟間凝聚。”珍珠園社區黨委書記吳海燕介紹,其中,“楓橋珍珠”,結合“大個子警務室”,協同物業黨支部、業委會建立矛盾糾紛化解小組,健全矛盾一站式、多元化解決機制,努力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會客珍珠”,打造一批陽光議事廳、陽光議事亭、陽光議事閣及小區黨群服務站等紅色陣地,充分發揮“三方議事”機制優勢,讓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矛盾調解、問題反映、辦事議事、應急處理等便利服務;“先鋒珍珠”,建立健全社區黨委領導下,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網格員、黨員群眾志愿者等“1+3+N”多方協同治理機制;“文化珍珠”,結合社區多彩的文娛活動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四顆“珍珠”串起來,賦能家園治理,讓黨群聯系的陣地更前沿、更遼闊。
今年上半年,有居民在珍珠園七村樓下的黨群服務驛站留言,反映小區香樟樹過高影響采光,社區立即啟動“三方議事”機制,在多輪協商下,小區業委會承擔了珍珠園五村、六村、七村的樹木修剪工作,既保留了綠化美觀,又滿足了采光需求,居民們真心實意地稱贊,“這就是我們的‘解憂小站’‘幸福小站’!”
(記者 季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