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馬鞍山市“六五環境日”新聞發布會在市會議中心舉行,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郝甲林應邀發布《2023年馬鞍山市環境狀況公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偉回答記者提問。安徽日報、馬鞍山日報等十余家省、市主流新聞媒體參加了發布會。
“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我市污染防治攻堅考核持續位居全省前列,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對于去年以來的生態亮點,郝甲林如數家珍。
全市PM2.5平均濃度
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全市PM2.5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地表水國省控斷面達標率和優良率、“千噸萬人”鄉鎮級和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首次全部實現100%,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完成53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為100%,危廢安全處置率為100%。
在大氣環境方面
2023年,我市空氣質量達到優的天數為91天,良好214天,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83.6%。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值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限值;二氧化硫年均值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限值;二氧化氮年均值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限值;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濃度為1.2毫克/立方米,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限值;臭氧最大8小時平均值第90百分位濃度為161微克/立方米;酸雨頻率為8.9%,降水pH值年均值為6.13。
在水環境方面
2023年我市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10個,水質狀況為良好,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以上。其中,長江馬鞍山段兩個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以下同)中Ⅱ類,水質狀況優。青山河兩個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質狀況優。姑溪河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質狀況優。裕溪河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質狀況優。
在聲環境方面
2023年,全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2dB(A),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強度為一級“好”。全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4.5dB(A),晝間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為二級“較好”。馬鞍山市各類功能區共監測20個點次,其中晝夜各監測10個點次,平均等效聲級達標率為82.5%,較2022年提升7.5個百分點。
“雙招雙引”77個節能環保產業項目
郝甲林介紹,2023年,我市生態環境多項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博望區獲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無廢工廠”等“無廢細胞”68個,“無廢城市”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入庫中央項目16個,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3.1億元。向山EOD項目44個子項目竣工11個,累計完成投資近40億元。我市1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第三批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獲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核查考核位居全省第2,連續6年位居全省前三。
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大力推動產業、能源、交通三大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馬鋼、長鋼成功創建全省首批環保績效A級鋼鐵企業。全市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1家、綠色工廠5家,“雙招雙引”節能環保產業項目77個,總投資451.58億元,全市產業“含綠量”持續提升。
除此之外,我市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制度,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1.8萬千瓦,單位GDP能耗下降1.1%。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大力推動“公轉水”“公轉鐵”,2023年多式聯運量增長39.5%,馬鋼物流成功創建國家級多式聯運項目。新增公交車、出租車全部實現新能源化。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徐丹丹 制圖 孫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