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慈湖河畔的體育公園迎來了大批休閑健身的市民。在落日余暉下,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對抗賽正在進行,而親子樂園里則滿是孩子們歡快玩耍的身影。
打太極、跑步、跳廣場舞,或是借助功能齊全的健身器材操練一番……類似情景,在馬鞍山的廣場綠地、街頭游園隨處可見。
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運動健身,盡享運動帶來的快樂,得益于我市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體育強市建設這一主線,將全民健身擺在重要位置,通過加大投入、完善設施、豐富載體、強化指導、健全機制等措施,深入推動體育與文旅、教育的融合,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持續開展體育惠民工作,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新跨越。
以賽為媒,擴大體育影響力。2023年,我市成功舉辦了市第十三屆運動會,各縣區、開發園區及58家市直機關、68所中小學校、4所高校、4家大型企業、1個行業協會的16000名運動員報名參賽。首次舉辦的2023馬鞍山·采石磯半程馬拉松以比賽為載體推介馬鞍山歷史文化、江景風光資源,促進長三角地區社會與經濟交流,增添城市活力,拉動旅游消費。“力拔山兮”第二屆中國拔河運動文化交流大會暨全國拔河精英賽吸引了來自全國體育界的專家學者和16支代表隊的300余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及工作人員參加,進一步推動了拔河運動在我市的推廣和普及……此外,我市各縣區相繼舉辦龍舟賽、山地自行車越野邀請賽等各類賽事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體育生活。
一項項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各級體育業務部門的精心組織和全力推動。我市體育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推進體育公園、口袋公園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構建完善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打造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全民健身熱情高漲,如何滿足群眾個性化鍛煉需求?體育部門早有安排部署:依托各體育類單項運動協會等活動載體,全面豐富群眾健身內容,持續深化“一縣(區)一品”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強化全民健身服務供給;充分發揮體育社會指導員作用,通過科學健身指導訓練、舉辦健身知識講座等,帶領并指導周邊居民科學健身;深入推進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全年完成體育設施升級改造279處,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步道59.17公里,基本實現居住小區與行政村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
此外,我市競技體育綜合實力持續提升。據了解,2023年,我市共輸送11名運動員進入省優秀運動隊,共審批二級運動員213人,審核申報一級運動員90人、國家級健將運動員2人;體教融合深入推進,命名了10家排球傳統學校,11家射擊傳統學校,構筑完善“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我市運動健兒參加省級錦標賽,共取得100枚金牌、108枚銀牌、108枚銅牌,奪得全國賽艇錦標賽3銀1銅,全國皮劃艇錦標賽1銅,全國武術散打、套路3金2銀,全國第一屆學青會賽艇2金、武術套路1金、體操1金1銀1銅等。
(記者 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