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當涂,一派物暢其流的繁榮景象。
廂式“村貨巴士”每天都在當涂城鄉之間往來穿梭,“村貨巴士”是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的形象大使。2023年,當涂縣完成農村產品網銷額32.57億元,同比增長69.4%,位居全市第1。如此體量的農產品就是通過這樣的“村貨巴士”,由村到鎮,再到縣城,完成集散,運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當涂縣先后上榜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
電子商務進農村(以下簡稱“電商下鄉”),是創新商業模式、建設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是促進農村消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撐。
毋庸諱言,電商下鄉依然存在諸多堵點,主要體現在物流、技能、品牌三個環節上。那么,打通電商下鄉堵點,當涂是怎樣做到“一馬當先”的呢?
破解物流堵點——
變鄉關為網途
便捷通暢的物流,是農村電商的生命力所在。
破解物流堵點,需要加強縣域物流體系建設。當涂縣建立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快遞從縣城到115個村的配送時間壓縮至約24小時。
縣級,建成1個縣域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在當涂縣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各種廂式物流車川流不息,自動化分揀線運轉不停,兩個作業區快遞日處理能力可達15萬件。該縣通過整合郵政、圓通、中通、申通、豐網等多家快遞公司共建縣級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推動倉儲、分揀、運輸、配送、攬件“五統一”,場地、車輛、人員、運營、管理“五整合”,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設置4條配送路線,開展城鄉物流統一配送,覆蓋全縣10個鄉鎮,連接全縣所有鎮級中心,各鎮級中心覆蓋全縣115個行政村,實現快遞當日到鎮、到村。
鎮級,建成7個鎮級電商物流服務中心。當涂發揮鄉鎮物流快遞服務站、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等作用,推進交郵融合、交快合作,建設標識統一、物流設施齊備的鄉鎮電商物流服務中心7個,提供農產品及快遞包裹中轉倉儲、分撥配送、物流信息收集發布等服務。
村級,建成100個村級電商物流網點。當涂利用村黨群服務中心、郵樂購、益農信息社等主體,整合建設標識統一的電商服務站點,在原有“代購代銷、代寄代收”的基礎上,疊加金融信貸、費用繳存、小額存取、職業介紹、電子結算等服務功能,推進智慧鄉村服務應用。重點扶持站點搭建網銷平臺,拓展站點盈利途徑,做好“管建管活”服務。
破解物流堵點,提高農村交通建設水平是基礎。近年來,當涂縣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截至2023年底,當涂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828.8公里,四級農村公路鄉鎮通達率100%,基本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先后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全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縣。
破解技能堵點——
變農民為網民
電商下鄉要有生長的土壤,說到底就是要通過“變農民為網民”,促進全企入網、全民觸網,實現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當涂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設有縣級電商大數據中心、電商產品展示展銷區、培訓中心、孵化中心、直播基地、眾創空間等功能區域,配備10人電商專業運營團隊,開設政策咨詢、攝影美工、運營設計、綜合服務等服務窗口,以本地企業、農業合作社、創業青年、在校學生等為服務對象,提供電商普及、人才培訓、直播電商、品牌培育、技術支持、營銷推廣、物流倉儲、轉型指導等一站式服務,提供電商全流程運營支撐,且都是公益性服務。
破解技能堵點,是該中心的重點任務。2023年,該中心采用線上+線下方式開展電商培訓,編制農村電商培訓教材5套,在當涂電商微信公眾號開通線上培訓端口,完成線上培訓410人次;舉辦電商技能培訓、村站點站長專場培訓、電商直播培訓等57場次,培訓2300余人次,其中10人成長為優秀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同時,該中心服務電商企業80家,培育網絡零售店鋪115家,開設當涂縣線上農特產館、拼多多當涂縣農產品店、抖音小店,2023年自營農產品銷售額800余萬元。
受益于公益性培訓,當涂涌現出一個又一個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遲紅芳就是頗具代表性的一位。
遲紅芳是土生土長的烏溪鎮南廣村人,她依托本土產業優勢,創立了自己的電商品牌——“蟹六六”“蟹寶寶”。幾年來,遲紅芳帶動了本村和周邊村500余戶村民的螃蟹銷售,戶均增收達2萬余元。
2023年,當涂縣蟹寶寶大閘蟹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安徽省年網絡銷售超1000萬元農村電商企業”,其“蟹六六”品牌網絡銷售額達150萬元,榮登“2023年安徽省網絡銷售超100萬元農村產品品牌榜單”。
“變農民為網民”還有一條捷徑,就是引導支持有實力的電商、郵政、快遞、連鎖流通企業,向農村下沉供應鏈,發展“快遞+農產品銷售”模式,促進傳統快遞和商貿企業轉型升級。
在湖陽鎮,馬鞍山楊柳青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單純依靠線下銷售螃蟹,銷售量不高。就在理事長邢山水一籌莫展之際,當涂郵政快遞負責人找到了他,表示愿意為合作社提供免費的線上平臺。從2020年起,合作社借助郵政平臺進行線上銷售,年銷售額穩定在200多萬元。線上銷路打開后,更多的養蟹戶加入合作社,目前社員達57名。合作社注冊商標“哼哈寶寶”,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養殖、銷售“一條龍”產業鏈。
破解技能堵點,變農民為網民,成果初顯。2023年,當涂新培育年網銷額超千萬元電商企業2家、新增電商經營主體105家,獲評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
破解品牌堵點——
變農品為網貨
叫得出、叫得響,是電商下鄉的標志性成就。
種養品種是基礎,加工品質是保證,服務品牌是關鍵。因此,發展農村電商需要實現品質、品牌、品種三者的聯動。
當涂從生產種植養殖的品種源頭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實行“電商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發展模式,有效規范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鼓勵企業實施先進的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體系認證,逐步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制度,并依托省級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為本地龍頭企業提供追溯服務,實現全程質量管理和控制。
安徽一對活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圍繞“當涂螃蟹”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將工程技術、機械設備、監控儀表、管理軟件和無線傳感等現代技術手段用于漁業生產,獲得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參與制定省級地方標準2項,市級地方標準1項,打造了一個年網銷額超千萬元的電商企業,帶出了一個6000畝的現代化智慧漁業基地。
截至目前,當涂縣已建設7個“電商企業+合作社”“電商企業+基地”“電商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載體,電商企業通過訂單采購合作社、農戶農產品,實現年均銷售額約1.4億元,農戶年均增收11000余元,農村電商對農戶的收入貢獻增長約12%。
農產品的競爭正逐步從價格和質量競爭走向品牌競爭,品牌和包裝上的短板也需要補齊。當涂縣推動“當涂螃蟹”、小龍蝦、油菜等全產業鏈發展,打造“當涂螃蟹”等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美譽度和溢價率。為了讓農產品更像樣兒,該縣鼓勵企業引進設計人員和品牌策劃人員,將原本“無品又無牌”的農村土特產,變成網紅商品。
當涂縣順應農村電商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趨勢,加快個體電商向群體電商、農村電商向縣域電商的轉變,在拼多多、抖音等線上平臺開通當涂農特產品體驗店,上架產品20余款;創建“秀味當涂”直播公共賬號,每周安排2-3場直播帶貨活動,旨在聚焦當涂農特產品,叫響當涂農特產品。
記者 吳黎明